木雕,是莆田市仙游县的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仙作”之称,是中国古代三大木雕技艺之一。如今这项传统民间工艺的命运如何呢?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俗的变迁,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纷纷走向凋零,变成“遗产”。要么生产和制作的艺人逐年减少,后继乏人;要么原有的题材和形式大为萎缩。
然而走进仙游,我们惊讶地发现,仙游木雕不仅没有在高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消失,而且越趋繁荣。仙游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木雕工艺生产基地和红木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究竟是什么,使得这项传统民间工艺越发朝气蓬勃?
原来仙游县把传统木雕列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大家发现,最大的保护,并不是原封不动狭隘地保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仙作”,在新的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被淘汰,反而浴火重生。
现在仙游传统木雕工艺产业已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分布全县大大小小的“仙作”厂家有近3000多家,从业人员高达10万多人,同时,在木雕的带动下,该县的竹雕、石雕、铜雕、玉雕、牙雕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一朵艺术奇葩。
仙游县的做法,就是运用市场理念,贯穿“创新”二字,挖掘当地传统木雕文化,作为文化产业亮点来发展。木雕工艺经济价值和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随着人们消费复古,追求传统,前景十分看好。关键就是如何把传统手工艺和人们的消费进行无缝衔接。
对此,他们下了许多功夫:首先就是创新市场。
“仙作”过去大多只做国内市场,消费人群高度集中境内。后来他们获悉,海外特别是华人聚居的东南亚以及台港澳等地也对传统木雕家具十分青睐。于是仙游木雕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迅速将目光投向国外。如龙威工艺品有限公司根据境外客户的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仿古建筑艺术进行生产,该厂承接东南亚最大寺庙——马来西亚“极乐寺”仿古建筑艺术生产、安装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尝到市场甜头的“仙作”手艺人,雄心更大了,他们主动报名参加广交会,通过平台,寻找海外合作伙伴。与此同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他们承办了中国·仙游首届工艺品博览会。经由地方性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他们打响自己的市场品牌,进一步拓展工艺空间。
在市场竞争中,“仙作”人很快认识到只靠过去小打小闹的作坊模式,远远不能胜任现代市场经营的要求。他们采取联合控股和吸纳民营资本的多元化投资办法,实行强强联合,打造具有较强实力的木雕工艺集团实体。如枫亭闽中物资城,联合“仙作”手工艺人,组建了仙游仿古家具工艺集团,力争发展成为集工艺、商场、培训、广告、旅游多种经营项目于一身,融多种投资形式和经营模式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木雕工艺集团。生产规模化又带动产业集群更快扩张,产生如海南花梨木、印度紫檀古典家具、黄杨木圆雕、根石艺雕、樟木仿古建筑等品牌,并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中,均居首位。
创新才能激发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仙游“仙作”人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在雕刻工艺变革中,逐渐形成新的市场卖点。这包括:大大增加了有故事情节的题材,雕刻人物山水的画面占了重要地位;精雕细刻和实用相结合,既满足人们的艺术观赏,又顾及牢固耐用,追求艺术美与永久性的统一;制作讲究的家具装饰,同时兼顾发展“仙作”四大特色木雕工艺,即陈设欣赏木雕、家具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宗教用品木雕,形成互相辉映的基本格局。
正是通过创新,现在“仙作”生意越来越红火。仙游县决定建立产供销基地,把传统木雕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来发展,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相继脱颖而出,初步形成坝下木雕、东门漆器、度尾圆雕、郊尾仿古建筑等基地。全县累计拥有国家级奖励木雕工艺作品达千件以上,仙游县木雕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全国的木雕工艺最大生产基地和红木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