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演绎无言的历史
——记广东兴隆明式家具公司董事长伍炳亮
本站记者 真真
凡是对明清家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只要去过广东台山兴隆明式家具艺术馆,无不为那里的艺术精品所震撼,整整六层楼,近二千平方米的面积,百余件古典艺术家具,仿佛披着历史的尘烟,展示着它凝重、精湛的艺术魅力。如果我们把它比做一部历史活剧的话,那么,他——伍炳亮,既是这部剧作的策划师,又是总导演和艺术总监。
五十一岁的伍炳亮,广东台山兴隆明式家具公司董事长,明清家具艺术馆馆长。企业家的他,浑身上下发散着艺术家的气息:随意的衣着透着时尚,抵肩的长发掩不住他的睿智与聪颖。有人说他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下发表演说,但当你与他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那不紧不慢的语调,仿若淙淙山溪,哗哗流淌。
让我们对伍炳亮肃然起敬的,首先是他们创造的那些艺术品。说它们是艺术品,一点也不为过,它们每一件都是那么精致,每一款都是那么美妙。明式的简洁,清式的华贵,附着历史的烟尘,透着岁月的沧桑,引领我们追溯久远的年代,令人思绪跌宕,不由自已……
人们常常以为,广东生产的家具就是广作家具,江苏生产的家具就是苏作家具,北京生产的家具就是京作家具,其实不然。兴隆明式家具公司总部在广东,但是他们生产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京作宫廷家具。兴隆家具,以上等紫檀、黄花梨为原料,以“高仿”为风格。所谓“高仿”,即以老料制做出古家具的形象和韵味来。把一件几百年前的家具和他新做的家具摆放在一起,不是行家,你分不出哪是老的,哪是新的。这是需要功力的。
如果说,仿得如此“形似”已属不易,那么,要仿出意境,仿出神韵,就更加的难能可贵了。这不仅仅靠技艺,更在于制作者对传统家具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于现代家具艺人与古代家具艺人那种穿越时空的心灵默契与共鸣。
仿,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伍炳亮说,明清家具虽然是传统家具的巅峰,但不等于所有那个时代的家具都是绝对的无可挑剔,个别家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仿”,实际上也是一个去粗取精、不断创新的过程。从伍炳亮的家具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创新后的设计,或是款式上的修整,或是图案上的变化,或是工艺上的改进,这些在出版过的一些家具图谱上是找不到的。明清家具,素有“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之说,似乎它的形式早已定位。而对这近乎完美的艺术品的再行创新,并且这种创新又要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这是很难的,搞得不好,还将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但是,伍炳亮做到了。
伍炳亮的艺术功力,来源于他多年的积累。年轻时,他无师自通,做了两年的木工。1980年起,他开始做古玩生意,1987年,正式涉足古典家具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使他对中国古典家具有着独特的审美见解,积累了丰富的断代知识,之所以形成了今日的风格,与他的这些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仅凭经验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总结,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此,伍炳亮整整搜集了两大柜子与此相关的书籍。他是一个善于广纳博取的人,知识的不断补充,使他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与日俱增。
艺术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精,是兴隆家具的又一特色。伍炳亮说,一件家具是否成为精品,造型是第一位的。伍炳亮从来不允许一件他看不顺眼的家具从他的眼前滑过去,无论花多少人工、费多少事,都必须把它做好,做到无任何瑕疵,一旦发现问题,就毫不犹豫地拆开来重做。为了使他的艺术家具更具沧桑感,伍炳亮特意建造了一个四壁透风的大库房,他把一些白茬家具放进去,或许三年或许五年,任岁月尘埃涂抹,然后再去修复它。就像酿酒,贮存时间越长味道越醇香一样。虽说这将占用他大量的资金,增加大量的制造成本,但却使他的艺术家具更具韵味。
市场是需要细分的,对红木家具的需求也是一样,而伍炳亮把他的产品定位在“高端”上,即制作那些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家具,针对高端人群,提供高端产品。与伍炳亮在一起,你会发现他的一个习惯动作,就是伸出手掌,轻抚他那些作品,那深情,就像是慈祥的父亲,抚摸他的爱子。伍炳亮说,他们的每件家具,都像十月怀胎,他都同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卖出一批,他的心就空上一阵子,真是舍不得。但企业要经营,资金要周转,事业要发展,没有别的选择。
现在,兴隆家具的市场已经延伸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及台湾等地,继去年获得了国际家具博览会金奖之后,兴隆家居更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最近,兴隆家具又进军北京市场,位于北京成寿寺的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场二层,六百余平米的兴隆明清家具展示中心即将开放。伍炳亮说,他要把最好的产品,奉献给首都的红木古典家具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