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
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 柏德元/文
一、宫廷遗脉
中国漆器不但历史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而且产地众多,遍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但重点产区除北京之外,包括以扬州为代表的江苏漆器,以福州为代表的福建漆器,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漆器,以天水为代表的甘肃漆器,以阳江为代表的广东漆器,以及上海、天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云南等地都有漆器生产。
全国各地的漆器同根同源,都是从河姆渡走来。在材料运用和工艺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而在工艺品种和艺术风格方面则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没有个性便没有共性。
北京金漆镶嵌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类繁多的北京风格,在祖国的漆器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有业内专家把北京漆器和扬州漆器做了一番比较,认为北京漆器流动的是皇家气派,而扬州漆器流动的是文人气质。
二、工艺技法
北京金漆镶嵌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首先选用上好木材经烘制定型处理后制成木胎。一般选用红白松木。因为松木木性较为稳定,不易开裂走形。但松木质地较软,花纹也不够美观大气,而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不再显露木纹,可谓“扬长避短”。然后披麻或裱糊布、纸,刮灰,以起到平整、加固、托漆的作用。再施以中国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制成漆胎,具有不变形,不脱落,防潮防腐,耐酸耐碱,经久耐用等特点(见图1)。此外也有脱胎的。在造型方面,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在装饰手法上,不同工艺各具千秋。
图1
镶嵌
亦称“花镶嵌”。以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海城绿、红田石、姜黄石、绿冻石、汤石、木变石、岫玉等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和螺钿、车渠钿、石决明、牛角、兽骨等为原料,以搜、磨、堆、铲、镂、雕等技法制成人物、花鸟、山石、楼台等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为烘托主题而点缀的远景山水,昆虫小草等,多以彩画、搜金、勾金等技法描绘。如只用贝壳制作,称为“螺钿镶嵌”(见图2)。如以象牙、玛瑙、翡翠、碧玉、水晶、珍珠、青金、绿松、玳瑁、珊瑚、琥珀等为原料,称为“百宝嵌”。这类产品,翻转折叠,层次清晰,雕刻细微,玲珑剔透。平面或浅浮雕镶嵌称为“平嵌”(见图3)。若施以高浮雕技法,于浮雕之中显现立体效果,谓之“矫嵌”(见图4),乃更为精湛的技艺。
图2
图3
图4
平嵌与矫嵌,既有工艺上的繁简难易之别,也有档次上的高低之分。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档次不仅仅取决于工艺,也与造型、规格、题材、用料相关联。至于艺术风格,应该说各有所长。平嵌表现的是自然、恬静的风格;矫嵌表现的是富丽、华贵的风格。此外还有“立体镶嵌”。
彩绘
即“彩画”。亦称“描漆”,“描华”。一般以黑、红、紫、黄等各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以特制的画笔为工具,精心描绘。细分之,又有描漆、描金、搜金、平金之别,或兼而有之。这类产品,犹如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生动而细腻,典雅而隽秀,情景交融,灿如锦绣。搜金产品则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主要用于表现山石的层次脉络。在漆胎之上敷贴金箔,称为“平金”。在金箔之上绘画,又有两种技法:一为彩漆描绘,称为“平金开彩”(见图6),富丽堂皇;一为黑漆描绘,称为“平金开黑”(见图7),苍劲古朴。“堆古”(见图8)也属于彩绘门类。主要是堆漆,但也有堆胶的。以漆胶堆积的景物有很强的层次感、立体感。若再以净漆(即清漆)加以涂罩处理,愈加光泽鲜亮,质感丰润,称之为“罩漆”。
图6
图7
图8
图9
雕填
全称“彩漆雕填”(见图11~12)。由于要在漆层雕刻,漆层略厚。雕填的基础是彩绘。彩绘之后,需按纹样轮廓,用特制的勾刀勾勒出较为浅细的纹路,称之为“剌”或“雕”。打金胶后,戗之以金银粉或填彩漆,称之为“填”。运用雕填工艺对花瓣树叶、鸟羽兽毛、人物景物等细微部位的刻画,称之为“撕筋”(图13~14),细如毛发,宛若游丝。这类产品,具有线条流畅,锦地规整,色彩艳美,富丽堂皇的风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关于锦地,多为万字锦(见15)。一般用于边框装饰,也有时用于主题画面的衬垫。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雕填的要领,一是纹路的深浅粗细要均匀一致。二是自然流畅,不崩不豁。三是不能“跑刀”,也就是说既不能剌到线内,也不能剌到线外。四是戗金饱满足实,填漆干净利落。
图15
元大都遗址出土元代黑漆盘残件“广寒宫”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