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图罐,身价可达两亿多元人民币,一件小小的珐琅彩锦鸡图瓶,身价也超过了一亿元港币,一幅大师的精品画作,身价也能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近年来,无论是苏富比拍卖行,还是佳士得拍卖公司,总能出现类似的骄人成绩。即使在国内拍卖行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如翰海拍卖公司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即将上拍的吴冠中《万里长江图卷》势必也能顺利登上高价位作品的排行榜——这些看似稀奇的现象足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无论市场好坏,好东西总能出现好价格。这对于一味刻意追求拍卖场次、拍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拍卖公司来说,无疑是个提醒:与其草草的征集大量作品,还不如精心推出一两件旷世绝品。
市场:大量拍品上市 次品多于精品
市场火热,不可置疑。许多停滞一段时间的拍卖行开始正常运作,大量拍品浮出市面都足以说明问题,但是细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在市场上出现的数以万计的艺术品中,真正属于精品的并不多见,混迹其中的大多是赝品、疑作和二三流甚至低档货。
“卖一件赚得少,多卖些就能多赚点”的薄利多销经商理念近来得到了充分展示,一家拍卖公司推出800件,另一家就会超过1000件,第三家则会超过2000件……更多家拍卖行拍前比数量,拍后拼成交。甲公司成交一亿元,第二家就会爆出2亿元的成交额来,更多的新公司的首场拍卖就能冒出个四、五亿来。但真实程度如何,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因为除了愿意公开成交额和数量外,真正的成交率无人愿意公布。
“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正在被淡化。”一位藏家表示,如今更多的艺术品被视为投资品,更多的购买者、出售者看重只有“升值”二字,这很难避开“贪念”。与处于个体地位的藏家行为相比,处于群体地位的拍卖行同样很“贪”——对数量的追求就是很好的例证。
精品:以天价成交的奢侈品
有人说,收藏自古以来是少数人涉足的一个行业,只有当有闲心、有闲钱和有闲情时才能进入。也就是说,收藏是需要有一定储备才能玩的,至少有一定闲钱,可以输得起,有一定空闲时间可以买卖,有一定的闲情可以进行一定研究。
混迹于收藏领域的精品本不是多见的,毕竟物以稀为贵。但精品却不是找不到的,只有下工夫去寻找,肯定还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断定一点,那些家学渊博的大家后代、清朝名门望族后人及民国时期的收藏大家、老板大多是收藏爱好者,其家藏多有奇货。但这类人是不会轻易出让东西的,除非生活所迫或者古玩市场最为火热时,因为一般公司很难与之打交道,或者不具备让人可以信服的实力,因此许多拍卖行很难得到真正的好作品。于是,征集拍品难就成了大多拍卖公司的惯用语,因此低成本征集到的充数之物也就多了。
殊不知,精品是收藏领域内的高手才能重视的作品,只要东西好,那些大佬是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的。如今的收藏界巨人的背后多数由财团、企业联盟进行支撑,即使个人收藏也是家产过亿元的大老板。只有具备精品,才能笼络住这些巨富,从而提高公司的声望、业绩。相反,如果仅靠一些以低、次品堆积的拍品,只能在民间进行低端交易,加上印刷、巡展、酒店等费用,每场拍卖会也难以赢利。
忠告:提升质量 才是立市之本
本文所涉及的几件天价艺术品带有一定极端性,虽然具有一定偶然性,但是却难以违背市场规律:在质量不占优势时,靠量是难以取胜的。何况,艺术品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商品,外观相同的两件东西围绕“真”“假”二字,其身价可能有天壤之别。
随着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者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诚信交易、稳定质量才能取信于藏界。有业内人士发出善意忠告:各拍卖公司,应尽快调整经营思路,降低数量,提升每场推出的拍卖品质量才是“立市”之根本。 ( 北京晨报·杨玉峰 )
(编辑:木可)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