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生前曾有这样一份担忧,他说:“今后有一天,一些年轻画家成为了经典,中国的博物馆想要收藏他们的代表作,可能得花大价钱,从外国人手中去买了。”
无独有偶,在上海举行的古典家具展览会上,一位经营山西古典家具的商人也道出了这份担忧。他说,过去山西的民间白木家具价格非常低廉,但国内的藏家都不屑一顾,他们只要红木家具,买家绝大多数是外国人。如今,晋作(山西)古典家具的精品大多被海外人士买去,市场价格不知飞涨了多少倍,国内的买家才如梦初醒,也开始投入收藏行列,但更多的时候不得不从外国人手里出高价买回来。
现在北京的潘家园、高碑店等一些古玩市场,随处可见老外的身影。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了他们,越来越多的老外加入了收藏的队伍,杰米·华就是其中一位。
杰米·华来自加拿大,现在北京某高校任外教,他平时除了工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转悠古玩市场。他收藏的东西很多,五花八门的,但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古典家具里的椅子。他觉得中国人好神奇,一把椅子,可以做得千奇百怪,讲究繁多。当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不知道一把椅子的背后,蕴藏了多少人文历史知识。
杰米·华在北京已经待了四年了,随着时间越来越久,他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这个伟大而又神秘的文明古国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曾有两次回国的机会,但正是因为割舍不了这份情怀,所以他都没回去,留在了中国。
他现在是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常客,他对收藏的理解就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珍藏。这和中国藏家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正是这种泛面的收藏理解,造成了中国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流向了老外手中。中国藏家一味的追求“经典”、“主流”,却往往忽视了那些“非主流”,当“主流”、“经典”越来越稀少,“非主流”逐渐珍贵起来的时候,却发现,“非主流”中的经典已经被那些泛面理解收藏的老外买走了。
著名收藏家田家青先生说:“顶级的中国古典家具,应当数由明代文人参与制作的黄花梨家具和清三代皇帝亲自督造的紫檀家具,但这两类家具存世不过万件,不是一般财力雄厚者和眼力独到者,是难以涉足的。”可见,主流的东西,不是所有藏家都能玩得起的,而真正属于“主流”、“经典”的东西,却是少之又少。中国人有个传统的习惯就是喜欢跟风,如收藏红木家具一样,大家收藏的都是红木,那我也非红木不藏。这样,大众收藏意识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让那些对收藏泛面的老外钻了空子。
本刊曾经采访过美国收藏家柯惕思先生,他是一个对中国古典家具有着前瞻眼光的老外。他在美国长期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并曾任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多年前,他就亲自到山西考察并收购当地的古家具,并编撰了专题画册出版。他的研究和推介,使得这些被疏忽的民间家具的价值得以重新认识。如今他在上海开了家中国古典家具店,他也喜欢明清黄花梨和紫檀家具,但他另辟蹊径,发现了山西民间柴木古典家具。
明清期间,江南、山西、广东的民间家具大都是榆木、胡桃木、楸木等软木木材所做,前些年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较少赝品,这无疑为有艺术鉴赏力的收藏者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珍品,应该由我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推广,但为什么国内藏家总会错失良机,还要回过头来要从老外手里买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国人把收藏和历史年份结合得太深,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过于因循守旧,没有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的勇气,随大流,把收藏只和利益联系在一起,却忽视了它的另一层价值,那就是属于奉献的学术精神。(转载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2008年第二期,作者:王新冰)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