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里的兵家都是深居山里,演练兵法,教授徒弟,只待出山,春秋时候的鬼谷子如此,孙武亦是如此,徒弟如云,一旦出山,同师同宗,在外面争霸的世界里,或为对手,或为朋友,纵横捭阖,运筹帷幄 ,成者王,败者寇,他们无怨无悔,但都共同推动着朝代的变革,历史的进步。在红木的帝国里,亦是如此,戎马倥偬,开疆拓土,也有成王败寇。“大观园”亦是深山磨剑,蓄势待发,磨剑的孤寂丝毫不影响对金戈铁马的向往,终于在都市一举成名,对于那个隐于深山的训练场,我们不免充满了好奇,为了揭开迷雾, 决定探秘“大观园”。
是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让人身心俱欢,是出游的好时机。丽日正浓的时候,我们踏上了这条探秘之路。汽车疾驰,车窗外的葱茏娇红扑面而来,时下立冬已过,在老家恐怕已是天地白茫茫一片,不见一丝绿意了,而在深圳依然是万紫千红,百般娇媚,这样的天气不仅怡人,想必更适合干一番事业,想想深圳鳞次栉比的企业,也确然如此。两小时过后,路程已过半,离广东普宁市也越来越近,这时窗外的景色也已经是几番更易,先是万紫千红,而后是树木成林,现在已经是稻香一片了,金黄的稻子招摇出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田园气息扑面而来,都市的万紫千红,还有烦恼压力已经抛下很远了,身心顿时灵动朴素起来。
普宁,这个以药材和纺织闻名的小城,此时已经浸沐在黄昏中,太阳西斜,静静洒下柔和的光,小城在这样的光晕里也别有韵味。“大观园”已经是近在咫尺了,驱车十分钟就可到,汽车缓缓行驶,进入了一个村子,郑总告诉我这是虎岗村,三面环山,环境极为清幽。车窗外的房屋不像我平时看见的高楼,却是独门独院,又彼此毗邻,连成一片,房屋少了些伟岸,却精巧亲切,鸡犬相闻,饭菜飘香,孩童们一起自在地玩耍,大人们一道说着家常,或是一起做些别的活儿,亲切随和,不像高楼里的人们做了多年的邻居,却是日日房门紧闭,见面互不相识。见有人来,大家都亲切地招呼,没有防范和猜忌,家户人家都有匾高悬,“德香居”、“善德居”……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德”字在里面,可见这里的人们崇德是第一位的,不免对这样淳朴的村落心生敬畏。在房屋的周围,间杂着农田,瓜果随处可见,红红绿绿,十分可爱,满田的稻香,让人欣喜,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下车,想融入这世外桃源中,感受一下这久违的淳朴自然,也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是陶渊明的理想世界,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我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就在这普宁,在这虎岗村,感谢这际遇,让我忘掉都市喧嚣与烦忧,在这里暂时回归宁静朴素。
走到尽头,是一座祠堂,这里的人们都是信奉宗祠的。大概很久就在了,他们的先祖造下了这祠堂,没有富丽堂皇的奢华气派,但是却有伟岸的精神和民族品质在里面,顿时庄严肃穆起来,古木参天,透着一股仙气和灵气,断壁残垣,深深打上了历史的印记,虎岗村的族老经常聚集在此,村里的“最高指示”也是由这里发出来的。今日的断壁残垣,却是昔日的辉煌。远古先祖们是如此生活,代代相传,这里的人们才没有变质,灵魂依然那么鲜活不屈,从虎岗山脚下,那个石门走出来一批又一批顽强奋斗的传承者,历尽辛苦,创造了今日的又一番盛景,“大观园”的缔造者陈汉宜就是其中一个。古木掩映下的白墙青瓦,让我又想起了江南,这里是江南之南那个更远的南国,可亲可人的南国小村。祠堂边上,是一个老人福利院,老人闲来便在这里娱乐。这是“大观园”出资修建的,希望老人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大观园”与这片土地休戚与共,唇齿相依,这座村庄给了“大观园”这么一个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大观园”在这里成长为一颗深山明珠,“大观园”自然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这片土地,希望“大观园”与这片土地同在,与这种精神同在,一直延续传承。
郑总指着近处,说那里便是“大观园”的工厂了。我们上车,欲前往,一路上鸡犬在路上觅食追逐,我们小心避让着,唯恐打扰了那些天然野趣。近了,随着指示牌,我们走上了工厂的路,两边绿草如茵,白色蓝色的牵牛花,星星点点,遍地都是,像一张天然的地毯一直延绵到工厂,试问谁家有这样的美丽的地毯!地毯中间夹杂着小路,泥泞的路上沟壑满布,间或有野花点缀其间,这些天然锦绣,便是“大观园”得天独厚之处了。小路透着艰辛,也透着美好,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这片荒漠的土地上“大观园”披荆斩棘,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众多寻常的小路中它却显得那么不寻常,里面包含着“大观园”一代又一代人的坚韧顽强,用汗水谱写篇章,终成锦绣辉煌。
在片刻的遐想间,这次寻访的目的地到了,近三百亩的工厂,不必去铺陈叙述工厂的广袤大气,也不必赘述它的陈设建筑尽然有序,这些都是在料想之中,我只想说说这里的飘逸和灵动。在山的怀抱里,就这么安静沉稳地躺着,不与尘世争风,但自有一股仙风道骨的飘逸,让尘世不可及,望而却步。千年的乌木静静地伏在厂房旁边,带着岁月的积淀万水千山地来到“大观园”,在艺术师手下将华丽转身,出入厅堂,成为奢侈艺术品,日升日落代代相伴,记录尘世的沧海桑田。不远处“大观园”红木艺术馆的石雕柱子也静静和千年乌木对望,仿佛有灵犀一般,他们将各显神通,不久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红木艺术馆将拔地而起,陈列那些乌木华丽转身之后的尊贵身躯和高贵灵魂。
清晨醒来,推开窗,迎接你的除了黎明新生的光芒,还有婉转迎呀的鸟儿,忽地聚拢在林间欢叫,倏尔又散开到天际。不远处,是日月池,日月争辉,想必是“大观园”包容态度的一种写照,日月都可同在,“大观园”也愿意用这种包容看风云变幻,各家所长,共同把家具艺术做到完美。静静的水面,有时候忽然一阵涟漪,鱼儿跃出水面,波光粼粼,“大观园”的厂房也随着这粼粼波动的水起伏荡漾,倒映成了一副活的风景画。池子旁边,种了大片的木棉花,估计明年春天这里已经是木棉竟放,一片春意了,那么多的木棉,闭上眼睛想想,已然陶醉在那片花海里。
来到工作车间,工人们都一丝不苟地精雕细琢,站在一副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片段作品前,不禁让我惊讶,雕工如此之细!屋顶上的瓦片,一片又一片,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我想数数有多少,却数不过来,素闻苏雕细腻,在这里我算是感受到了“大观园”的严谨如山,细腻似水,让人叹服,这样的态度便成就了“大观园”,费工费时只为精品:一朵朵灿烂的红木雕花图案活跃跳动,梅荷各争冬夏;雕花的云龙纹欲腾飞天,传承着皇家宫廷手艺。一楼车间有未完工的圈椅,一排排静静地整齐地立在那里,斜阳从窗户打进来,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这道道弧光的椅子已经在茶香袅袅中聆听那些新闻旧事了,千年之后,新闻已成旧事,但红木国粹却因着“大观园”得到了无断代传承。我恍然大悟,“大观园”正是以这种坚韧细腻精益求精的姿态才换来一片人间四月艳阳天。
晚间,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早早吃过晚饭,扛起锄头,来到田间,照料他们亲自种的蔬菜瓜果,在菜蔬果香里,一天的疲劳消失殆尽,躬耕陇亩的乐趣,让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钦羡不已,师法自然是真理,陶冶情操,把这份美的操守融会贯通到红木家具上。在环绕虎岗村的水渠边,潺潺流水,工人们忘却了一天的疲劳,说说笑笑,洗洗浆浆,汲水浇菜,在斜阳下笑脸映入这生命的水渠里,荡漾着,渐渐融化到夜幕里。我遇到大观园的设计师周先生,他告诉我他把家迁到了这里,妻儿一起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夫唱妇随,正是有了这群以这里为家的拓荒者,甘受寂寞,才有了“大观园”的风采,才让“大观园”的作品有口皆碑,让人们争相称道,让这颗深山明珠走进都市。也正是深山的孤寂宁静,让他们不再浮躁,静下心来研习,修身养性,师法自然。怪不得古书里的兵家都是深居山里,演练兵法,教授徒弟,只待出山,春秋时候的鬼谷子如此,孙武亦是如此,我想中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郑喜扬先生也有着这样高瞻远瞩的意图,同那些兵家一样严格挑选人才,不仅有手工艺顶尖的工匠,更有那些艺术功底浑厚的科班人才,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生活,甘愿来到这片寂寞的土地上,延续红木家具的生命,发扬光大红木家具事业。郑总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为红木帝国,锻造出无数精英,蓄势待发,纵横驰骋,大家都身怀绝技,一脉相承,却又各有所长,把红木家具文化发扬光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傍晚站在楼上眺望,郑总指着前面的土地说:“也许将来这里真的会拔地而起一座大观园,再现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巨制。”我满心希望这样的愿望假以时日,得以实现,为中华文化留下一座瑰宝。
打开窗户,晨雾环绕村庄,像极了仙境,“大观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宁静唯美。人们认为“京作”体现的是皇家文化,苏作体现的是文人文化,广作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在这晨雾环绕中,我渐渐悟到,原来郑总就是要在这样一方如仙境的土地上探索“大观园”的文化精髓:仙风道骨,裙裾飞扬,禅逸才出,眉清目秀。在红木帝国的梦里,她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用她的芙蓉出水,清新飘逸艳冠群芳;在这样梦幻般的仙境里,在深山云岫里修炼出山。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