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华/文 刘辉/摄影
对生的留恋使人渴望长寿,这一朴素愿望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也自然地表现在装饰艺术中。在古典家具中,以“寿”为主题的装饰图案是比较多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
人类对长寿的追求在商代就有文字记载,《尚书·洪范》中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之中寿排在第一位,这大概就是“五福寿为先”的来历,而五福中的康宁和考终命也和长寿有关,可见人类对长寿的渴望。
从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在汉代织锦中,有“延年益寿”等文字,证明与寿有关的装饰图案在汉代就已经存在。至明清则大为流行,尤其是清代,以福、禄、寿、喜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成为装饰图案中的主流。明代图案多为单体型,即只表现一个题材,而清代则为组合式,用多种题材组成一个内容,扩大了吉祥图案纹样的内涵。明清是我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也是长寿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特征在家具装饰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家具装饰中,与寿有关的装饰图案最多的还是“寿”字。寿字最早见于周代早期的铭文,经过历代不断发展演变,寿字出现了很多种形似或神似的写法,从著名的“百寿图”可见一斑。根据写法的不同,寿字有团寿字、长寿字、方寿字、拐子龙寿字、鼎寿字等多种,每种写法又有多种表现形式,可谓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因其形似或神似,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总能从一团缤纷中看出一个寿字。
除了运用较多的寿字外,古典家具中与寿有关的装饰还表现为人物、动物、植物、神仙等,具体有寿星、麻姑、彭祖、西王母、松树、柏树、仙鹤、龟、鹿、桃、菊花、猫和蝴蝶等。每种装饰图案常常有一个传说或故事。
寿星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在古代,寿星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对寿星的崇拜不仅源于人对生的追求,也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有关。从秦代开始,历代封建帝王都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直到明洪武时废除,但此后的寿星崇拜更为普遍。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尊老不仅是一种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伦理还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寿星的形象有一个从古至今逐渐演变的过程,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一般为左手持杖,右手捧桃,银发长须,额头隆起,面目慈祥的老者。
与寿有关的装饰图案中,桃子的应用尤其广泛,桃子成为长寿之果,称为寿桃。《汉武帝内传》云:汉武帝好仙道,西王母七夕降九华殿,以五桃与帝,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结果,中夏地薄,种之不生。”《神农经》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关于以寿桃祝寿的来历,传说有很多,其中孙膑为母亲祝寿的传说流传较广。相传孙膑18岁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去就是12年。那年的五月初五,孙膑猛然想到,今天是老母80岁生日,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家看母亲。师傅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我送给你一个桃带回去给令堂上寿。” 孙膑回到家里,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给母亲。没想到母亲还没吃完桃容颜就变年轻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人们听说孙膑的母亲吃了桃变年轻了,也想让自己的父母长寿健康,便都效仿孙膑,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鲜桃祝寿。但是鲜桃的季节性强,于是人们在没有鲜桃的季节里,用面粉做成寿桃给父母拜寿。
除了寿字、寿星、寿桃之外,与寿有关的装饰图案和传说还有很多,如:麻姑献寿、华封三祝、寿比南山、杞菊延年、猫蝶同戏、鹿鹤同春等,与福、禄、喜相比,寿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多彩。
(原载《中国红木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