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太和殿宝座后面观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曾经于2009年第2期发表了笔者的《太和殿宝座是明朝的吗?》一文,在相关领域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反响。拙文从明末李自成焚毁宫殿与明清两朝不同的典制朝仪等处着眼,论证了现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图1)不可能是明朝宫廷的遗物。那么,这件象征着皇权的宝座究竟是在清朝哪个年代里制作的呢?本文将就这个课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研究。
图2 盘膝坐在暖炕上的皇太极画像
我们知道,要鉴定一件没有年款的古代家具是什么时期制作的,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类比,其中造型和纹饰是两个重点。位于山海关外的沈阳故宫藏有一件清太宗皇太极(图2)的鹿角宝座,它的朝板、下盘四角以及脚踏等与太和殿宝座的造型风格很相近(图3、图4),而后者的盘龙扶手之架构亦借鉴于鹿角扶手,其造型设计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于祖先创业生涯的尊崇和继承。
图4 风格沿承皇太极鹿角宝座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
笔者感到,太和殿宝座的制作年代或许与皇太极时期相去不远。根据这个思路,就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了山海关外的沈阳故宫和皇太极昭陵。经过查阅众多历史资料,笔者注意到有一位参与设计、建造沈阳故宫和关外三陵的重要人物是山西省介休县人,名叫侯振举,身怀山西一绝——烧制五彩琉璃瓦的精湛技艺。明朝后期,侯振举随祖辈迁至关外析木城(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在缸窑岭村兴建侯家窑,烧制绿釉碗、罐。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占沈阳、辽阳一带,为了巩固政权,将都城由新宾迁至辽阳,并在辽阳建造东京城。侯振举加入了汉军八旗,为表忠心,他精心烧制了一批绿釉碗、罐,专程去辽阳敬献。努尔哈赤一见琉璃制品,喜出望外地说:“析木城送来的绿釉子碗、盆、大瓶子,是对国家有用之事,金银算什么,天冷不能穿,饥饿不能食,匠人造物,才是真正宝贝。”随即授予侯振举守备之职,赏银20两。同年12月,侯家又敬献了绿釉瓦、盆等1300余件。第二年,缸窑岭琉璃窑被努尔哈赤封为“御窑”,从此侯振举的民窑便更名为“皇瓦窑”,成了后金的御用官窑。以后,沈阳故宫建筑群所用的琉璃砖瓦均由此烧制。除了沈阳故宫之外,沈阳的福陵(东陵)、昭陵(北陵)以及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祖陵)所用的琉璃砖瓦也均由皇瓦窑提供。据《侯家宗谱》记载:“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1622)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1624)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侯振举成为清朝早期负责营建皇家工程的重要人物,跟随摄政王多尔衮问鼎燕京,封溢功臣,荫袭进爵,钦授世袭琉璃窑拖沙喇哈番,诰封昭武大夫云骑将军;其子侯英钦授总管工部十二厂千丁事务世袭拖沙喇哈番,诰封昭武大夫。据《侯家宗谱》记载,侯家家族世袭皇瓦窑五品管理官共达十二世十七任,直至清末,时间之久实属罕见。
图5 皇太极昭陵影壁的琉璃龙纹
作为一位匠师出身又被皇帝重用的显赫人物,其艺术风格一定会在当时的宫廷建筑和器物上留下自己的特色。笔者发现,沈阳宫殿和关外三陵的琉璃龙纹与明朝山西建筑上的琉璃龙纹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在入关前夕兴建的皇太极昭陵照壁上的琉璃龙纹(图5)尤其与太和殿宝座上的龙纹(图6)酷似。当时远在关外的民间匠师侯振举对于明朝宫廷器物龙纹的规范不会很了解,但对于故乡山西建筑上的琉璃龙纹却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就使得清初关外政权的宫廷龙纹搀入了浓郁的明朝山西地方特色。明朝山西地方建筑上的龙纹严格地说属于蟒纹,没有明朝宫廷御用龙纹那么严格的禁忌和规范。例如:明朝宫廷器物上的龙纹因为象征天子,即使是侧脸,也必须完整地排列两只眼睛,古玩界有“眼镜龙”之诮(图7);而明朝山西地方建筑上的侧脸蟒龙纹则重在画意,往往只表现一只眼睛(图8)。又如:明朝宫廷器物上的龙纹脚爪有五个指头,指甲又长,自然就形成了风车状,又名轮爪;明朝山西地方建筑上的蟒龙纹脚爪只有四个指头,拇指与其他三个指头的距离较大,形状像鹰爪。再如:明朝宫廷器物上的龙纹鼻头很大,呈如意状,与上唇平齐;明朝山西地方建筑上的蟒龙纹鼻头一般,上唇却前突,因此下颌显得较短(图9)。
图8 山西明代建筑殿脊上的琉璃蟒龙纹(大英博物馆藏)
图9 山西解州关帝庙嘉靖年间琉璃影壁的蟒龙纹
太和殿宝座上的侧脸龙纹与皇太极昭陵的琉璃龙纹有多处地方风格酷似:其一、龙爪的指头虽然是五个,但指甲较短,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距离也比较大,仍然似鹰爪而无风车感;其二、龙头硕大而龙身偏细;其三、眉弓较高,仅表现单只眼睛;其四、上颌长而翘,鼻头一般,下颌较短;其五、尾端尖窄。这些特征与明朝后期宫廷器物上的龙纹(图10)有着明显的风格差异。
图10 嘉靖款红地黄彩瓷壶上的龙纹
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足以表明,太和殿宝座是由清初随驾入关的御用匠师主导设计和制作的。其造型设计参考了皇太极的鹿角宝座,而龙纹的设计图样则可能与昭陵的琉璃龙纹出自于同一个匠师的笔意(不一定是侯振举,但至少受他的影响),尚带有浓郁的关外时期皇家艺术风格。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宝座应该是清朝顺治二年至三年(1645—1646)重建太和殿(明皇极殿)期间制作的。虽然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又被烧毁,但那次火灾是先起自于别处,两个小时以后才经由斜廊延烧至太和殿(后在重建太和殿时取消了两侧的斜廊),当时救火的人很多,完全可以把这件宝座抢救出来。而太和殿宝座后面的屏风龙纹风格偏晚,则可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补配的。 (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三期,作者:朱宝力)
图6 太和殿宝座的木雕罩金髹龙纹
图7 弘治款宫廷瓷器上的龙纹(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 沈阳故宫的皇太极鹿角宝座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