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行家论道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郭力:让木雕艺术传播友谊

2009/12/22 14:10: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孙磊

文、图/ 柏冬友

    非洲素有“坐在文明门坎上的母亲”之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即与非洲有往来。公元762年,唐朝人杜环乘商船周游阿拉伯列国返回后,著有《经行记》一书,叙述了他到达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所见所闻。因此说中国对非洲的了解,比郑和下西洋要早得多!

(本网记者与郭力先生)

  我历来对非洲艺术感兴趣,为它丰富的想象力倾倒。因此只要听说有来自非洲的石雕木雕一类展览,我是一定要去的,并买回一两件置于家中欣赏。说起非洲艺术情结,这恐怕同我多年从事艺术评论不无关系,知道西方的凡高、毕加索、摩尔、卡尔德等艺术大师的创作都深受其影响。1956年,毕加索在法国私宅会见张大千时讲:“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源于中国的日本,第三是非洲。东方的中国人和非洲黑人是真正懂艺术的,白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这个观点似乎有些偏激,但恐怕也确实反映了毕加索当时的看法。元朝时非洲著名旅行家伊本•贝图达游历中国后,感慨道:“中国人是世界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中国艺术当时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以后通过参观毕加索和非洲艺术作品展,我更相信毕加索所言是发自内心的。他的作品中有明显吸收非洲艺术风格的痕迹,却融会消化得那样自然,可见他对非洲艺术特色领会的透彻,领悟了精髓,在认真观摩后确让人心悦诚服。前年我曾买到两件作品:一件是津巴布韦制作的非洲妇女头像石雕,那永恒的微笑永远让我愉悦。另一件是被我称做“全家福”的三人石雕,抽象意味的造型令我叹服。几天前,我到朝阳区十里河的高力国际灯具港购物,在地下家具饰品展厅,无意中发现一处专营非洲石雕木雕的展馆,不禁有些惊讶兴奋。
  展馆的装修很有特点,从远处望去,一座四米多高的假山矗立门前,依山是几棵高大的芭蕉树,树影下是一群来自肯尼亚的长颈鹿木雕。从20多厘米的小鹿到2米多高的大鹿应有尽有。门前标牌上镌刻着“野牛非洲工艺品”字样。假山下水池里锦鲤往来倏忽,泉水潺潺,非洲音乐袅袅。馆内展品众多,木雕、石雕、首饰、绘画、布艺、书包、非洲鼓乐,以及非洲古董和小家具。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石雕,有四肢放松神态悠闲乘凉的老人;有舐犊情深的长颈鹿;有母象居中、两翼为小象的正面雕塑,也有众海豚鱼跃嬉戏的立体透雕;件件质地光滑,肌理细腻,线条流畅,于半抽象的造型中充溢着一种强烈的动感。木雕中,一位黑人妇女头盘细辫,神色忧郁凝重,颈以下作为基座的躯体保留了树皮,成为她天然的服装,显得十分得体。作品由整根乌木雕成,如此粗壮的乌木材,大约当有上千年树龄了吧!除了写实作品,有的半抽象作品更耐人寻味。比如一件大型立体透雕,石面布满豆青色斑纹,盘根错节的线条被雕成一个个向上攀缘的人形,犹如一棵生生不息、繁衍发达的龙孙树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要说艺术造型令人匪夷所思,就是这样漂亮的石料也十分少见。郭力说,作者告诉他,原石面并不是这种颜色,待剖开后才发现里面的纹路竟这样美丽,所以从构思到创作也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作品使我想起一位外国雕塑大师的名言:“一边打石头,一边听石头说话吧!”用素朴率真的雕塑形式表现人对生命的热烈追求,这正是原始艺术的精髓。摩尔主张:“一件作品应该具备内在的能量,它有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并不从属于它再现的对象。”意即即使作品是并非具象的抽象形式,也要体现出有机的生物形态,与整个大自然血脉相通。这件透雕构思之妙,使我想起人的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作为物理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反映出人的修养和悟性。只有雕塑作品的实空转换具有内在的审美内涵,才能通过人的视觉调动人潜在的审美意识,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带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