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行家论道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明清”真的明清了吗?

2008/6/10 15:47:00 来源: 作者:
 
访考古学与明清家具鉴定专家王正书先生
子强/文
 
(本文原载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我一向坚持从书本上钦佩著者的学问,而从不去拜见著者,觉得这样做近乎是一种“巴结”。然而今年4月份我却破了例,不仅饶有兴致地读完他的著作,还千里迢迢地赶赴上海去拜会他,更甚的是回京后手竟“痒”个不停,大有非要为此写下点什么不可的愿念,而这所有的一切,决非只因此人身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新加盟的特约专家顾问之故。
   他就是王正书先生,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明清家具鉴定专家,其著《明清家具鉴定》出版后曾一度在学界引发热议,书中所述核心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带有“颠覆”性的,以至陈增弼先生生前于病榻中读完该书后,发出“明式家具鉴定最新视角”的评赞。
   王正书于1972年被分配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工作。在江浙一带的考古发掘中,他发现该地域墓葬中出土的家具明器(随葬品)尤其之多,便对此产生了兴趣,先后发表了多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后在艾克、杨耀和王世襄等学界前辈著作的引领下,王正书对中国古家具的研究热度日益高涨,并将其定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无心插柳柳成荫,1993年,上海博物馆筹备成立明清家具馆,王正书作为馆内惟一的家具研究学者被调入工艺研究部担任副主任,并主抓明清家具馆的筹备与展品征集工作,从此王正书的整个学术生命便和明清家具研究拴在了一起。
    然而,就在此间王正书却发现许多明清家具在断代上与自己所掌握的考古学方法论中的纹饰学、器型学有相左之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上海博物馆敞阔的接待室内,我与王正书先生间的访谈焦点集中在了四大学术问题上:
    第一,明清家具如何断代?它的标尺究竟是什么?
    第二,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第三,明式家具在明代形成后,至清代得到了哪些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第四,明代应用硬木家具的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笔者:绝大多数的木制家具不像青铜器、瓷器等器物那样有明确的铭文或纪年刻款,所以长期以来关于明清家具的断代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请问依你30余年在考古发掘和古器物研究,尤其在明清家具鉴定上的经验对此有何卓见?这断代的标尺究竟是什么?
    王正书:你说的没错。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经常会有一些关于明清家具断代问题的探索性文章发表,尽管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在鉴定标尺上也未形成共识,但这种见智见仁的作风,无疑对明清家具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就个人观点,我认为明清家具鉴定的标尺应该从器型、结构附件和纹样三大主要体系去考察。
笔者:器型虽然代表了一定的时代性,但有时形质上的跨度确实很大。据我所知,交椅源于宋代,但其形一直延续到清代,仅从器型来分析,显然很难分辨一件家具的准确历史时期。
   王正书:没错,所以结构附件和纹样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不同时代的家具,其器型虽未变,但其附件的造型在变。比如牙条、牙头、卡子花、矮老、靠背板、联邦棍等,这些微妙的变化恰恰是断代的关键依据。
 
 
    笔者:能否举例说明?
    王正书:就拿联邦棍说吧。我查阅了明代墓葬出土的家具明器和明版插图上的家具样式,带联邦棍的家具极为罕见。充足的实物证实明代很少制作带联邦棍的家具,所以可以这样讲,明代根本不流行联邦棍。
    笔者:我知道你是纹饰学专家,对纹样的研究颇为精通。想必纹饰学的研究成果对你鉴定明清家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王正书:纹饰学作为一名从事考古工作的研究者而言是门必修课,是基础的基础。家具上的装饰,在某种意义上讲,它要比对器型、结构附件的判断更重要。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代,有的形像甚至会发生突变。比如螭纹,螭是一种古人臆造的神兽,传统的形像本是个张牙舞爪、狰狞可怖的避邪物,但由明入清后,其形像便由兽身变为蛇身呈环体,甚至四肢消失,躯体分支如飘带,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典型的民间普见的吉祥图案,这是从不同时代出土或传世有确切纪年的各类器物,如玉器、石刻等横向考证而得出的确凿定论。试想,一把靠背板上刻有如蛇状螭纹的椅子绝不可能断它为明代,因为前人是无法模仿后人的流行纹饰做家具。
    笔者:有没有一种可能。清人完全按照明代流行的纹样做家具,如果是,会不会有可能被鉴定成明代家具呢?
    王正书:这种可能是有的。要知道为一件家具断代,是一门利用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是要做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的。除了上面三种主要鉴定标尺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鉴定过程中对于包浆年代和家具使用折损率的分析等,就可以解决你所提的伪作问题。
 
 
    笔者:我在你的《明清家具鉴定》一书中发现一件黄花梨剑脊棱雕花靠背椅,年代被鉴定为明。坦率地讲,初看此物,我觉得有些奇特,传统的靠背椅往往是立柱与腿足一木连作,坐凳为框架式,四周为管脚枨。可此款却后背和腿足不相连,靠背用榫卯固定在凳子后梃上。坐凳为四面平,也无管脚枨。恕我冒昧,有些像拼凑而成。另外,明式家具素以造型洗练、少雕饰而著称,可此款靠背椅为何在靠背板上使用了如此繁复的雕花工艺呢?
    王正书:呵呵!你这个问题算问到点子上了。此把椅子恰恰印证了我们所谈的明清家具的断代标尺问题。我本准备将此椅在贵刊上作专题解析,在这里,我只抽出几点主要断代依据向你解释。首先,从造型上看,其“牛角式”搭脑可谓典型的明代以前传统家具的式样;再从结构上看,它的剑脊棱线脚装饰,是以往明代家具研究中少有涉及的盲点。此种装饰手法是直接从明代建筑装饰移植而来。我曾对浙江、安徽、江西的明清建筑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发现凡明代结构和样式的窗棂和围栏,其镶嵌绦环板的外框木构件之线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作洼面;二作剑脊棱。这种剑脊棱线脚的装饰早在出土的宋代家具中已有使用,而明代仍在继承。另外,从雕刻工艺上看,此椅使用了双层透雕技法,我们俗称它为“花上压花”。这种“花上压花”工艺是明代中晚期由玉雕工匠创造并广为流行的。所以,不能看到雕刻繁缛就认定它是清代家具,要从其雕刻技法上综合分析。还有该款椅的众多纹样也皆属明代中晚期作风,它是上海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明代家具精品。
    笔者:习惯上讲,明代人崇尚黄花梨家具,清代人推崇紫檀家具,那么,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是否可以从材质上做断代呢?
    王正书:你的观点是错的,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明清家具认识上存在的一种误区。明清家具其实和明清瓷器与绘画一样,有官窑和民窑;有宫廷画派和民间画派之分。明代代表上层社会的宫廷家具,是以传统的漆木家具为主,其特征庄重大方,重装饰也显富丽。明代的民间家具,结构简练朴实,最初以银杏金漆为贵,其后才崇尚硬木,特别是黄花梨木,并形成符合文人意趣的“明式家具”,逐渐由江浙推广到全国。入清后,传统的宫廷漆木家具在清代宫廷依然使用。后来的清式家具是在吸收明式家具的某些装饰特征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清代上层社会极其推崇紫檀,故可以说清式家具的主流是一种重体量、重雕饰和镶嵌为特色的紫檀家具。
    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我们所说的明式家具是源自明代的民间家具,是清代中期的繁荣经济促成了明式家具的更大发展,而决不是被清式家具所取代;所谓清式家具本是流行于上层群体的一种贵族家具,到清代中期也进入鼎盛时代,它与明式家具之间的关系是同一时代并驾齐驱的两种家具文化,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我们更不可一看到黄花梨家具就臆断为明代。
    笔者:你的这种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表示认可。那么,明代应用硬木家具的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王正书:你的问题很有意思。这也是个至今还值得探究的问题。我让位明朝人和你说话吧!明代嘉、万年间有个叫范濂的人写了部《云间据目抄》的书,指出:“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纨绔豪奢,又以榉木不足贵,凡床榻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贵万钱,亦俗之一靡也。”
    范濂这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用硬木制作明式家具在明代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尽管我们不排除明代中期已有若干萌芽出现,但真正开始进入兴盛应在万历时期,甚至更晚。这里所说的兴盛并非是普遍现象,而是上流社会一种向往的追求。对此我们在审视传世实物时也能有所觉察,因为能确认为明代的硬木家具尚不多见,而大部分是进入清代以后的作品。黄花梨大量由海南引进也是在清代早、中期。另外,那种传说紫檀木等硬木是明早期由郑和下西洋带回中国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当时的舶来品主要是各种香料、犀角、珍珠、珊瑚以及各种名贵的药材等。
 
 
    笔者:我们再回到开始的问题吧。既然断代标尺可以确定,那么,运用这些标尺的来源应该从何处寻找呢?
    王正书:首先我们应该认真拜学前辈们的作品,比如王世襄先生的《珍赏》和《研究》二书。王老是集大成者,是撰祉延鸿、著业延禧的大家,他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家具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其博才和功业应为后继者楷模。而后,我们就要从三大途径去获取断代标尺:其一为历代墓葬中的家具明器;其二为明清小说画本中的家具样式;其三为传世的明清家具,特别是有据可考的明代家具。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品,如玉雕、石刻、竹刻、金银器、漆器和建筑装饰等领域中获取营养。作为一名鉴定人员必须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时刻将视角放在同一时代的横向领域上去思考、去比对、去研究,方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笔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对于未来的研究事业将有何打算?
    王正书:学无止境。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部学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学术的进步有似运动场上的接力赛,后者总是在前者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的,推陈出新,踵事增华是学术发展的规律。”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既然选择了明清家具鉴定,那就要用一生的精力将这“明清”搞它个明清。
    记得我在一次对马未都先生的采访时,马先生曾道出一段名言:“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和证物。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修饰,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我想此语堪称对王正书先生研究方法的一种绝佳佐评了。
    (本文家具插图取自《明清家具鉴定》一书。)
 
编辑:寒江雪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