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建省华邦经典家俬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国明
(本网原创文章)
编者按:
这是福建华邦公司董事长郑国明先生为本网写来的稿件。我们的行业,非常需要这样对本行业潜心研究的企业家。本网站欢迎更多这样的稿件。
一.绪论
1.明清古典家具的渊源
十八世纪英国家具大师Chippelldale(1718—1779年)在其《家具指南》一书中认为可以称为“式”的家具类型在全世界只有三类:
Ming Style 明式
Gothique style 哥特式
Rococo style 洛可可式
明式家具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锤炼,最后在明末经过宫廷,文人雅士及工艺巨匠的“淬火”才定式的。至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6)形成了典型的清式,紫檀家具已达到艺术化的巅峰时期,并有乾隆“紫檀工”之谓。几百年来,宋朝、明朝及清朝已定型的家具如灯挂椅、四出头官帽椅、太师椅在民国时期,一九四九年后至今也一直在制作而从未停止。
2.明清古典家具的收藏价值
“盛世收藏”是古往今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动荡年代,人们是无暇去搞收藏的。每当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家有余钱之时,人们自然要去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品位。目前在收藏领域,家具已成为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收藏品类。家具这门艺术之所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追求,原因在于家具的形貌,纹饰,以及使用习俗上蕴涵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家具已成为国内外广大收藏家争相搜求的热点。这个热点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所谓的“经典”。
“经典”一词在各类字典、词典中的解释是“尊为典范的著作或佛教典籍”。把“经典”一词用于形容明清家具,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经典”还有历史经验总结和出类拔萃的含意。就明清家具而言,它是历代匠师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发明创造形成的一种优秀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经典和典范又必须具备特定条件:
(1)造型和结构科学合理。造型是指家具各部件构件比例匀称。家具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家具的各部构件与人体各部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就像一个人,要有个大致标准,上身长下身短不好看,上身短下身长也不好看。所以,要上下左右均衡匀称,否则不是头重脚轻,就是呆板笨重。用材也要合理,过大则显笨重,过小则显纤细。
结构是指各部件之间结合的榫卯。榫卯要求科学精密。家具流传时间长短取决于榫卯是否科学合理。结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家具,不用说是明清时期的,即便是民国时期的,也很难流传到今天。
(2)做工要精细。木雕大师们有“三分雕,七分磨”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件作品,十天做完的话,雕工占三天,磨工占七天。磨工比雕工的技术含量还要高一些。磨工要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反复磨,还要根据纹饰要求运用技巧。雕工有不足之处,磨工可以弥补,反之雕工技术再高,而磨工技术不高。则容易把纹饰磨坏,一件好的作品,既需要艺人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灵感和悟性,才能使器物表面或图案纹饰荧滑如玉,显示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3)雕刻图案要布局合理,木工术语为“有章法”。即图案透视清楚,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之外,图案搭配也要合理。尤其是清代家具,装饰内容多以各种物象的谐音组成一句吉祥语。这也是古代家具突出文化传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仿家具中有移花接木,东拼西凑者,不能称之为传统,更谈不上经典。
“款式”这个词,应用在家具上是专指家具的样式。明清家具种类繁多,一个样式也可称为一个款式,但并非所有明清家具都是科学合理的精品。“经典”一词的理解和认识因人而异,多数人认为不经典的,在少数人的眼中认为经典,是很自然的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优劣好坏不是几个人说了算的,而能够流传至今并被大众所接受的,经典与否已经毋须赘述,其收藏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二.明清古典家具制造业在现代的兴起
1.明清家具的流传收藏与“做旧”家具的鱼目混珠
明清家具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因为木质的东西容易腐朽,加之几次大的毁灭,好的明清家具除保存在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里外,可以用于交易的几乎很少。未动过手的,完整的,器型好的几乎难得一见,很多都是“叉帮货”或做旧后冒充明清时期,让行家都常常走眼,何况一般的收藏家或古旧家具爱好者。
一些厂家迎合一些收藏家尚古的正常心态,将本来新的家具进行做旧处理,有的地方就有祖传几代专门做旧的。一般的方法为刷双氧水或泡双氧水,将木材颜色变浅,变旧;有的将家具放入石灰池中浸泡几分钟,如紫檀放入石灰池中,表面立即变成灰白色,紫檀天然高贵的紫红色不见了,打上“英国蜡”(一种从英国进口专门用于做旧的一种蜡),很象年代久远的紫檀家具,这是尚古的收藏家比较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
识别“做旧”很不容易。首先人们一定要放弃旧的就是古的,越旧越好,年代越久远越好的观念与心态。家具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折损与几次大的浩劫,早已所剩无几,留存到今天,还能“捡漏”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民间有很多注明与故宫收藏里一模一样的古家具,与王世襄先生的专著里家具一样。其常识为:皇宫里的重器一般为一件做一组,制成后图纸销毁不再重复,故不可能在民间又有一件或一组一模一样的黄花梨或紫檀重器。
鉴于以上原因,明清家具传世的数量已经极其稀少,而人们对明清家具的喜爱,使得投资收藏新近制作的硬木家具或其他珍惜名贵木材家具成了新一轮的热点。
2.现代古典硬木家具制造的兴起与发展
在文革时期,古代家具做为“旧”的代表未能逃出厄运,大量的古代家具被砸碎,焚烧或改做他用。这是古代家具命运在中国最苦难的时期之一。一九七二年后,虽然各方面开始趋于稳定,国民经济却已濒临崩溃,外汇储备几乎难以为计,为增加外汇,扩大出口已成当务之急。按照古代家具特别是明式、清式家具的仿制的硬木及其他木材的家具用于出口来换取国家紧缺的外汇。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从泰国等地进口了不少老红木,从海南岛调进了不少黄花梨木材及树根,然后在河北的涞水,大成,青县,廊坊,唐县,大厂,三河,遵化及北京的大兴,通县等地设立多处小型集体性质的家具出口加工工厂,制作了不少明式。清式家具及其他对来样(主要是图样)加工的家具,主要是通过香港出口到全世界,这一形式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步入衰败期。这一时期是一九四九年后延续古代家具香火的一个特殊时期,也为现代硬木家具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
南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一直是硬木家具出口的重要基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的台山,新会,江门等地就开始了为新加坡,香港复制黄花梨家具,现在的骨干企业就是当时的班底改造而来的。上海及江浙地区更有热衷于红木家具及榉木家具,柞榛木家具(南通地区)的制作,收藏的传统。两地在近五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硬木家具的制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现代古典家具制造业进入了繁荣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富人阶层,闲人阶层开始增多,连手头发紧的阶层也以拥有一套或一件明清家具或仿古的古典家具而自豪。这样在旧的,好的古代硬木家具日渐稀少,难得一见的情况下,新制与仿旧就开始处于活跃上升的发展期了,并在家具市场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现代古典硬木家具的工艺
随着工业科技和家具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以手工制造为主的明清家具,也受益匪浅。如木料的前期处理,材料分割等在机械设备的帮助下,比起以前变得更加有效率,效果也更好。而后期的雕花打磨也有更加精密的工具以供使用。物理学的进步,明清家具里的构造进行着不断地优化,使其更加坚固。不断提升的美学修养,明清家具的线条造型也越来越优美。人机工程学在尺寸上的细微调整,使得更为符合人体的曲线。
然而现代科技在给精良制造上面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了许多无良的伪劣制作当了帮凶。有些厂家采用机器流水作业,家具连接处从外表看有榫卯,实际上是机器打眼后用化学胶封堵,内部根本没有传统的,严实合缝的榫卯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却把明清家具中最为精华的部分给抛弃了。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厂家在蜡活上也动起了手脚,为了少花钱,见效快,采用找色的方法(即抹杀木材的天然色泽)而用进口的“英国蜡”,更有甚者用地板蜡或石蜡,这样家具原有的天然质朴的本色会立即改变,或缓慢变色而失去原有的味道。好的用于家具的天然蜡价格有的为150元/kg或300元/kg。而地板蜡一桶才100多元,石蜡一吨也没有多少钱,其奥妙就在如此。特别是烫蜡和烤蜡的技术要求复杂,耗时长,成本高,是一般商人不愿意做的。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很多厂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把明清家具中的优良品格丢弃了,这很不好,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表现。当然了,瑕不掩瑜,今天,现代硬木家具的繁荣根基源于宋、明、清古代家具几百年发展的厚土,而现代工艺的发展,人们理念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将这个事业不断地传承下去。(未完待续)
(编辑:锦轩)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