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是日用品。它虽然传承性很强,但有落款者罕见。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比对资料,故把古家具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来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判断其制作年代。而传世家具制作年代的判断,最有说服力的是能找到同类有纪年款的实物加以比对,而且比对过程中,还能承上启下地找到家具结构和装饰的演化过程。这是每一件纪年家具必然能体现的价值所在。
图1 清嘉庆鸡翅木高束腰方桌
笔者在考古工作中十分重视对纪年家具的访求。不久前在上海古典家具收藏家赵文龙先生处,收集到一张民间日用鸡翅木大方桌(图1),该桌虽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家具,但可贵的是在其桌底穿带的披灰上,有一行题为“嘉庆拾年周孟房置”的朱砂款(图1—1)。尽管朱书已淡化,但它明确告诉我们这张方桌距今已有203年的时间了。那么这张桌子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时代讯息呢?
图1-1桌底串带上的朱砂款
图1-2方桌丁字形角牙
1.古典家具枨子(或牙条)的作用不外乎两条,一是力学上的辅助作用,使家具的框架结构更加牢固;二是填补空间的装饰作用。中国历史上自宋代高型家具普及以后,枨子成了各类家具的必设构件,并按照需要出现了十字枨、霸王枨、角枨、罗锅枨等不同形式。相比之下,这件家具的枨子较为繁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角牙部位使用了方框结构,并以丁字形线脚与腿足相连。与腿足连接构件的上端,作成方拐子;下端作勾云纹装饰,并刻有转珠纹点缀(图1—2);二是枨子的中部结构做成工字形(图1—3),工字的上横两端也用方拐子和勾云纹装饰。其实这张桌子的枨子结构对研究明清家具枨子形式的演变是极有时代价值的。因为这种枨子的结构形式,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家具上最为流行,但至今找不到它形成于何时,或者说其基本格调最晚在什么时候定形的。
图1-3方桌工字形枨
我们知道明代家具凡连接腿足间的枨子,唯直枨或罗锅枨两种,这在明代版画上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图2)。枨子的变化是进入清代后受清式家具中方拐子纹牙条或牙头的影响而变化的。最有说服力的是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美人绢画》上,其方桌的角牙部位就出现了方拐子式角牙(图3),这是目前所见有明确年代可考的最早形式。
图2 明代版画中的直枨和罗锅枨
图3 清康熙《美人绢画》上的方拐子角牙
那么,本方桌上的工字形枨子又形成于何时呢?这虽然目前还找不到有明确纪年实物以资论证,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时期的紫檀家具中,有其比本方桌更为简练的工字形结构,如图4所示,该长方桌的牙条就做成工字造型。从其结构看,这种工字形是由一对方回字形拐子用对称的手法相向组合而成。故本方桌很有可能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花俏的装饰,而演变成这种形式的工字形枨子。
图4 清紫檀拐子纹长方桌
图5 清晚期红木回字纹足方凳
图6 清末民初楠木供桌
图7 浙江平湖清光绪莫氏庄园中的茶几
笔者之所以要对本方桌的丁字形角牙和工字形枨子作上述分析和探索,因为“嘉庆拾年”已经定型的这种结构形式,在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家具上大量出现,而且尽管越晚变异越大,其源头却一目了然。这里可以实物为证,如图5所示,这是一件清代晚期红木回字纹足方凳,其牙头和牙条造型明显是从本方桌的工字形枨子演化而来。又如图6苏州园林收藏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楠木供桌,只是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一对卡子花装饰而已。图7是笔者在浙江平湖清光绪莫氏庄园中收集到的一张茶几,这张茶几的工字形枨和丁字形牙头的结构形式,也与本方桌一脉相承,只是“工”字造型与图6相同作了简化,并且还增设了一对瓶形矮老。该茶几所设的枨子形式,奠定了民国时期枨子的造型,尽管后期的做工更有简略,但追根溯源,都是从本方桌的工字形枨或丁字形牙头演化而来(请参阅图8—15)。
图8 民国时期红木驼峰搭脑靠背椅
图9 民国时期红木藤面方凳
图10 民国时期红木云头搭脑靠背椅
图11 民国时期榉木箱柜
图12 民国时期红木驼峰搭脑靠背椅
图13 民国时期红木卷头案
图14 民国时期红木落披式长方桌
图15 民国时期的架子床
[ 网站编辑:曹喜蛙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