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木作大师荣誉获得者胡生月
出身东阳木作世家的胡生月,18岁起走南闯北,凭着一把好手艺,在红木家具行里辟出了一片江湖,当年是广东红木家具界的风云人物,为广东红木行业的发展洒下了辛勤汗水。不惑之年又北上京城,做得风声水起,建立古月堂黄花梨艺术馆,成为红木圈数一数二的黄花梨大家。2016年10月10日,66岁的胡生月登上了木作人最辉煌的舞台,被中华木工委授予“中华木作大师”荣誉。
胡生月家祖辈就是木作匠人,从曾爷爷起就以木工为生,胡生月的父亲胡兴福在民国年间被称为浙江省“第二把斧头”,东阳胡家,算得上东阳木作手艺的金招牌,木作手艺远近闻名。家学渊源,让胡生月有了得天独厚的学艺基础。从小耳濡目染,16岁正式学艺,聪明体健的他,只用了3年就学成出师。
中国电视评论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崔进(右)为胡生月(左)颁授“中华木作大师”荣誉
俗话说,学门手艺吃遍天下,胡生月出众的木工活儿,让他走到哪儿都拔尖。20来岁时,他到了贵州,跟着部队做营具,因为手艺精道,年纪轻轻的他,被师长封了个“老木匠”的美称。之后他又辗转到了广东江门,在那里开办了第一个红木工厂,当时他带的学徒工,很多都成长为广东红木行业的中流砥柱。开办红木工厂后,并非一帆风顺,不懂经营的胡生月还是在红木手艺上下功夫、动脑筋,通过巧妙用料,开源节流,峰回路转,做出了自己的竞争力,在当地红木企业中风头强劲。他当年的那些创意巧思,都是一般人“万万没想到”的好点子,即便搁到现在,仍然是让人脑洞大开的创新思维。
随后的因缘际会让胡生月在北京扎下了根,他又把东阳木作带入了中国的首都,胡氏黄花梨家具为京城的“玩家”带来了惊喜,当年北京城里喜爱黄花梨家具的名人大家中,很多都收藏有他的作品,而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也让胡生月的家具踏入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他的木作事业发展打下了更具影响力的根基。
出身世家的胡生月,背负着更加深重的木作传承之责,不管他走到哪里,事业发展到多大,对木材的研究,对木作手艺的挖掘,始终是他最关注的。在他看来,中华木作的技艺、文化、精神,凝结了历代工匠先辈、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心血,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把它打得更坚实、培育得更丰厚,是身为木作传人的历史责任,值得倾尽全力,奋斗终生。
所以,当他爱上黄花梨之后,便潜心钻研,一钻就是几十年。胡生月对黄花梨的辨识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通过“嗅其香、尝其味、观其纹、摸其质”,能把所谓的“油梨、黄梨、红梨、糠梨”分辨清楚,一段木材放到面前,他能准确地判断出是否黄花梨,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可能是学术专家都做不到的。因为一直在黄花梨界打拼,对黄花梨的制作、经营、收藏都积累较深,对国内黄花梨的产出、制作、收藏、买卖也了如指掌,这些经验,是他耗费半生为木作文化积累的宝贵财富。同时,他还通过各种专着、资料,凭自己的经验、技艺复原了业已失传的经典家具,如鹿角椅,还创造性地把背板改为黄花梨,他的古月堂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对他亲手制作的鹿角椅。
胡生月的古月堂黄花梨艺术馆,占地十多亩,现在,他只请了一个木工、一个刮工、一个漆工,一个雕工和几个辅助人员。如今,胡生月的木作事业有了新的方向,即以修复、收藏黄花梨器物为主,用他的优势——个木匠的好脑子、好眼力、好手艺,守护黄花梨,让黄花梨家具、黄花梨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新浪红木)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本站只转载中央党报、新华社、中新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门户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图,所转载文图不代表本站观点,文责自负。另,本站无力承担所转载文图的稿费,如需删除请及时与本站主编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