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2015年初,北京恭王府举办了一次国内规格最高的木雕艺术展。在这次名为中华传统木雕技艺精品展的展会上,一则消息不胫而走:北京艺威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枫正在制作一件精妙绝伦的木雕艺术品《清明上河图》。可是,在这次国家级的展览上,邹枫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并没有露出真容。借着展览的机会,许多人向艺威木业董事长邹枫求证这则消息的真实性,邹枫仅是不置可否地笑笑说:“快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家对邹枫的这件作品投以如此高的关注呢?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由于画面真实地表现了北宋年间汴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及民间习俗,因而一直被世人所推崇。若要驾驭这样一幅艺术珍品,没有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想在木雕上达到神魂化境这个标准是很难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才对邹枫的《清明上河图》寄予希望。
2015年7月的一个下午,邹枫的《清明上河图》终于露出了真容。这件缅甸花梨的雕刻艺术品,长4.65米,宽0.86米,厚0.15米。据说,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其所用的刀具就达一万多把,更是邹枫领着众位工匠辛勤劳作三年多时间才完成。而且,这件作品里包涵了诸多木雕流派,比如东阳木雕、徽州木雕、云南剑川木雕、台湾木雕等,可谓集木雕技法之大成。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画面的左上角,京都邹氏木雕几个篆隶,被雕刻成一方印章的模样。这也是京都邹氏木雕流派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邹枫的办公室,隔着一张茶台,邹枫侃侃而谈。邹枫认为,所谓流派,是以地区文化背景为底蕴,以不同的表现手法为手段,以匠人的精神为内涵构建出来的一种木雕艺术表现技法。不仅有来源,也有出处,更具有集中使用地方雕刻技艺的典型特征,比如东阳木雕,是从建筑雕刻技法而来,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有石雕的特点;再比如徽州木雕,则来源于当地民居,因此雕刻上有版画的影子。而京都邹氏木雕,则来源于北京地区的雕刻技法。那么,什么又是北京地区的雕刻技法呢?邹枫认为,北京是文化之都,来源于全国各个地区的雕刻技法,在建筑上、木制品上、家具上都有所体现,这些来源与各个地区的技法与北京浓郁的京城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北京文化特征:博大、经典、精致。而京都邹氏木雕,从概念上说,定位在京派木雕则更准确,是融合各家雕刻技艺所长的综合技艺流派。
难道,在雕刻作品中,单纯用一种技法不成么?邹枫认为,由于每种雕刻技法虽然源远流长具有典型特点,但是在一件大的雕刻艺术品中,任何一种技法都有其局限性,以至于不能满足艺术品神魂化境的需要。就拿《清明上河图》来说,树木的雕刻,若用单一技法去表现,往往下刀深邃,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光线不同时,单一技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却没有任何层次,因之显得呆板而缺乏灵动,所以只有采用镂空技法,将树木的每个枝桠、树干的不同侧面精雕细刻,才能展现出画面树木的层次、景深,也更加立体和鲜活。
其次,京都邹氏木雕在题材上,更加注重其内容的历史纵深感、文化感、艺术感。比如在《清明上河图》完成后,邹枫又开始了《富春山居图》的创作。邹枫觉得,将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作画用木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意义不仅是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最重要的是,给人们展现出一幅立体的、灵动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从而将文化的血脉从历史延伸到现在。而这种题材方面的文化意味,则成为京都邹氏木雕作品的又一个典型特征。(李岩/文 朱方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