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说起中国传统家具,都爱提榫卯结构,可以说,榫和卯是古典家具行业人士和红木家具爱好者口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久前在华鸿艺苑总经理崔建军那儿,我们却听到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说法:“榫和卯不仅是为了制做家具用的,也是为了拆解家具用的。”
这个说法让人展开了有趣的想象:中国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就出现了榫卯,那是用在房屋的大木作上,之所以创造出榫和卯,除了这种结构因材制宜,搭建房屋方便、合理、科学外,是不是古人也为了在搬家时拆卸起来方便易行、省时省力呢?试想:如果遇到洪水来袭,或遇其他原因需要背井离乡,几个壮汉各抱一根柱子,顺势一扭,整个房架也就变成了一捆木料,搭在牲口背上就可以驮走。
这种猜想或许离题有点远,但现代人买家具的确常会遇到搬不进家的难题。买了大床、大桌案或者多宝格,运回去后才发现走廊里转不过弯,门进不去,窗也进不去,最后只得拆了门或窗子,还得找来粗绳系上,从房顶吊着往窗户里送,这才能把它们“请”进家里。
从崔建军先生口中得知,他们近两年集中开发了一些榫卯结构严谨、可拆卸的家具,既是为了从严格意义上传承好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工艺,也出于这一人性化的考虑。而且,这个点子最初还是他们的老客户、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想出来的。王老师是顶级红木发烧友,在寻访市场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个别厂家萝卜快了不起泥,榫卯做得不到位,经不起重新拆卸和组装,遇到无法搬进家门时便只得因小失大,既费事又会造成一些损失。还有更不严谨的,竟以铁钉和胶水“辅助”榫卯。在王铁成建议下,华鸿艺苑从2007年起,下大功夫致力于“可拆解红木家具”的形象打造,遵循明清经典家具的结构原理,严格榫卯工艺。他们生产的红木大条案、八仙桌、香几、太师椅等家具,用一只橡胶锤就可以很快被拆解成零部件。
崔先生让我们看一件大条案,他说,拆开之后,它会变成72个零件,条案的每一处榫卯都采用精湛的传统工艺,严谨的榫卯结构,是真正正宗的榫卯。在关键部位,榫头不止一两根,有时一条腿上多达五六个榫头,因为做工精细、严谨,不仅拆起来省事,装起来也很方便。
红木家具可拆卸按说不是新鲜事,但要把它做好,需要严格的工艺水准,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对明清家具的精辟理解。这一点恰恰是华鸿艺苑的强项,崔先生说,几十年前,企业的创始人就是由收购、修理老家具起步,是懂得红木古典家具的行家里手,做这样的家具,他们有独到的优势。榫卯做好了是为可拆卸,更是为了拆卸后便于运送和重新组装起来。
榫卯是古典家具的基本功,做得好了,确能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华鸿艺苑的可拆解家具很受市场欢迎,2008年初,有位专门收藏黄花梨家具的新加坡企业家看到了华鸿艺苑生产的紫檀条案,在观摩了拆解演示后,这位从来不碰紫檀的收藏家当即喜欢上了,一下子买走了两件。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