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式生活蔺明林/文
现今存世的各类古代椅具,传统家具书目中多有介绍,然而有一种椅具却鲜有提及,其存世量甚至比交椅还要少,古代书画中也尚未发现它的影子,可能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或珍稀,这类椅具便是出自山西陕西一带的庙椅。如下各图所示:
庙椅又称排椅,多见于晋中南及晋西北与陕西交界的一带,地域特色十分鲜明,河南亦有发现但做工及年代远不及前者。排椅一般分布于寺庙之内,相传为礼佛上香的信徒休息之用,有成对陈设亦有单只摆放的,但摆放位置尚有待考证。排椅形制古老,具有宋元之遗韵,盛于明而衰于清,入清以后制作多相对粗糙,浮雕纹饰粗而浅,刀法渐趋程式化,失去了早期流畅自然的感觉,如图排椅七,当为入清以后制作,年代较晚。排椅多为榆木所制,少数为松木抑或其他软木所制。
此类椅具特点是椅身很长,体量感很强,长者可接近四米,短者亦近三米,因而不宜搬动,前端往往有多条腿足来支撑椅盘,腿足下部多雕刻,上部多用插肩榫,两端之腿往往较粗,雕刻亦比中间的小足更讲究,有的为外翻如意云头足,有的为三弯腿侧翻卷叶足,制作形式不拘一格,但风格皆粗犷苍古;中间之腿往往较小,作辅助支撑,亦有不同雕饰,常见的多作剑腿足。腿部间嵌插牙板承托椅盘或束腰并构成多个壸门形开光,靠近地面处有管脚橕,前面数脚均纳于橕中而得以约束并加强结构,惟中间的小脚有时并不穿橕而至于地面。庙椅前端这种壸门加剑腿类似开光的结构形式,我们在宋代的矮榻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影子,如图所示,宋《槐阴消夏图》便有一类似结构的榻。后腿数量一般都较前腿要少,往往只有左右两只或中间再加一只且不做雕刻装饰。带有束腰的排椅往往在束腰部位还要加饰多个绦环板,如图排椅四和八体现的较为明显。文章来源:中式生活
椅盘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为板材制成,或装心板或独板,如图另一种为用数个条形长材并排铺成,间以缝隙,纳于与抹头平行的几个拖带的凹槽之内。如图
椅背通常有一根横贯庙椅全长的搭脑,搭脑以下再贯以一到两根横橕,搭脑与橕、橕与橕之间常以多个高浮雕莲花状卡子花或荷叶形卡子花等距离排列作为装饰连成一排,同时也起到了连接加固的作用。卡子花不会超过两排。卡子花之下通常为一到两层的绦环板,绦环板在数量上恰好比每一层的卡子花在数量上少一个,间以短材相隔,往往作鱼门洞开光或镂空的高浮雕,浮雕纹饰多为花瓣、卷草、莲叶等植物纹样,有着浓郁的元代遗风并渗透着佛教的色彩。文章来源:中式生活
如图庙椅六的纹饰处处彰显着辽金时代的特征,据说出自山西绛县一座元代的残庙之中。如果来源可靠,那便真就是一件难得的能够传世的元代家具。单就其形制、纹饰、保存状况来看似乎也能至少能到明代中期。绦环板之下常常还有一层弧形素板与椅盘链接,弧形板也被数个弧形短材加以间隔,有的更美观的还做成亮脚的形式 如图。椅背两端通常还装有壸瓶牙子。椅背的这种形式似乎与建筑的关联十分密切,我们从宋元的建筑围栏中常常可以找到类似的结构,如图
以上是庙椅的基本样式,也有少数不拘一格者,如图 其在前端的装饰似乎过于“豪华”,但其基本的结构未变,整体上做工和风格依然突出了宋元制式的古韵,超凡脱俗,打破了世规,这便是此类家具不类乎于其他家具的鲜明特点。文章来源:中式生活
[ 网站编辑:曹喜蛙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