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开春,位于上海金陵东路的恒源祥工艺美术大厅内,一个专题展览会让无数过往的来宾和游客停住了脚步。紫檀镶玉宝座、贴金雕龙大屏风、紫檀条桌、多宝格、大书柜……展出的18件富丽堂皇的宫廷家具,是上海鸿运斋不久前根据北京故宫珍藏的清乾隆御用宫廷家具精心复制的,简称“乾隆18件”。这批长期在故宫地库中沉睡的稀世珍宝,在复制后重放光彩。现场,不时可以听见人们参观时发出的阵阵惊叹之声。
据上海鸿运斋艺术总监黄栋华介绍,北京故宫地库中珍藏了8000余件清式家具,但为了避免老化、风化,这些珍宝只能常年放在恒温、恒湿却黑暗的地库中,人们平时能看到的最多只有一两百件。他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把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协调起来,做到文物保护与利用并举。2002年春,鸿运斋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呈递了请求复制乾隆宫廷家具的报告。
复制文物,是一件严谨且严肃的事情。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的考察,鸿运斋获得了独家复制权。按照规定,“乾隆18件”的复制从绘图、选材,到雕刻、打磨等数千道工艺流程的质量,均须由故宫专家监督、检查、确认。这使得“乾隆18件”的复制品,一经问世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工艺价值。
2004年5月19日,黄栋华以及有关技术人员、工艺师,首次进入神秘的故宫地库。谈到那天的见闻,黄栋华至今兴奋不已。甫入地库,见到的是到处堆满了家具的景象,这些稀世珍宝表面都蒙着厚厚的灰尘,在黑暗中酣睡。拂去沉尘,黄栋华以及工艺师立即着手展开拓样、测量、拍照。此后,绘图员、木雕师、玉雕师又4次进入地库勘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为防止资料泄密,鸿运斋特别设立了保密室,凡参与绘图的工作人员,下班离岗均不得带任何纸片出保密室。
当年的“乾隆18件”是清廷动用国力、不惜工本精制的,气派十足。250年后原样复制,一道重要的“关卡”就是选材难。“乾隆18件”的主材是黑黄檀,得从非洲进口。而且紫檀无大料,素有“十檀九空”的说法,整块的板材相当稀少。乾隆紫檀条桌长度为2.5米,这样的大料平均30根紫檀原木中才能找到一根,难度可想而知。宝座上镶嵌的碧云由进口碧玉雕成,选材人员足足耗时60天,才买到这种碧玉。而宝座的主料新疆和田白玉同样不好找,因为级别高,用量大,单只宝座便需要40公斤上等白玉。为了找到贴金屏的技师,黄栋华先后12次来浙江觅才,最终在东阳找到了相关的民间工艺师。
在整套“乾隆18件”中,紫檀镶玉宝座是重中之重。这把宝座是国家一级文物,其身价也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紫檀镶玉宝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玉的质地和工艺上。整把宝座共有4条白玉条龙、1条白玉盘龙、5朵碧玉祥云,在4条腿上还镶嵌着蝙蝠、花瓣等图案。仅就白玉盘龙来说,整条盘龙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龙头天庭饱满,双目炯炯有神,龙爪神猛有力。整条盘龙镶嵌在碧玉祥云中,显得威猛有神。这项玉器工艺主要采用“平面镶嵌工艺”,它与立体的透雕、浮雕不同,整条盘龙和周围的祥云由30多块白玉和碧玉拼接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每块玉的拼接处并非一刀切的平面直拼,为了不破坏构图线条,体现和谐美感,所有拼接处都是利用图案造型的线条来划分,呈齿轮状拼出图案,而且拼得自然流畅。
整套家具的复制从去年7月开工至年底,耗时150天。其间,故宫博物院专家五下上海、苏州、东阳等地,对木雕,玉雕、贴金、打磨等工艺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苏州,为了考证一只蝙蝠耳朵到底是尖的还是卷的,由于不能与实物对照,专家们用40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原件的照片;在东阳,故宫专家对雕龙贴金屏风提出6处修改意见,包括龙头、龙爪、龙角、龙尾、龙眼、眉毛以及屏风两边的台座等。经过修改后的雕龙屏风更有立体感,而且龙的形象也鲜活起来,显得更有神采了。
新春期间,展露在参观者面前的整套“乾隆18件”,包括宝座、办公桌、屏风、长桌、琴桌、多宝格、书柜、绣凳、花架、太师椅、茶几、笔海、笔筒、镇纸等18件物品。年前经由故宫专家全面验收,确认其达到原件的工艺水准,正式颁发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监制证书》。
(原载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