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古今大观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屠杰:惊世巨作紫檀雕塑“老子立像”

2012/12/18 10:31: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佚名

 

      2010年世博会上,要展现既精深又普及,既历史又现代的中国文化,一个与时俱进的有着生命活力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的中国文化。

  一星期前,我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老人”面前,惊讶地看着紫檀雕塑大师屠杰刚刚杀青的惊世巨作:一尊高达2.7米、重逾3吨的万年紫檀木雕“道德天尊——老子立像”。凝神注目中,仿佛时间隧道一下穿越了2758年,老君伴随一团紫气飘忽东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一是道,二是德,三是修道,四是行道……”


屠杰在创作紫檀木雕《孔夫子》

  尼采曾说:“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也就是这“梦”与“醉”,使得屠杰那装满无数形象的睿智大脑中,不断地产生出艺术“菲林”。

  记得2005年春节前,也就是在屠杰的这间创意工作室,我见到了万师之表“孔子”立像,正准备启程送往联合国。我在文汇报《近距离》上发表了长篇文章。仅仅时隔700多天,百家之祖“老子”立像又空灵飘来。艺术家激情喷发时,的确让人不可思议,从紫檀雕塑代表作《世纪观音——千手观音》、《世纪龙舟》再到《济困之公》、《孔子》,十几年间,屠杰接连甩出大手笔。

  站立在屠杰工作室里的“老子”满面红光,脸色慈祥,纹理清晰的长眉下,丹凤眼笑成了一条线,长长的褐色胡须随风飘动,身上明黄色长袍上的圆寿字非常显眼,他的“天人合一”思想,似乎在那指天指地的手势中凸现。伟岸的身影,肃穆的神情,端庄的神态,蕴涵着不歇的生命。

  此时的屠杰,俨然是个雕刻“工人”,身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手中拿着刻刀,额头上沁出了细微的汗珠,他习惯性地用手臂擦汗。那模样,使人往往忽略,这是一个“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家。

  我们开始了无拘无束的长谈。

  新民周刊:屠先生,是什么意念促使着你在创作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后,又创作了百家之祖老子?

  屠杰:众所周知,老子是人类精神先知,世界哲学之父,中国百家之祖。他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高度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中国第一部“哲学全书”。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而在文学艺术领域,老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已成为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境界。

  继承、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就产生了要创作“三教”(孔子、释子、老子)、“三公”(济公、关公、包公)以及其他民族英雄的创意,只是我这人习惯于只做不说。

  而创作老子立像,我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在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我的意念是,用静态艺术形式,寄寓一种“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责任感、社会尊道贵德、国家进步昌盛”的民族精神。

  新民周刊:听说,这尊立像将在9月捐赠给千年道教名观上海浦东“老君阁”。你为什么不将它留在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作镇院之宝?

  屠杰:首先我以为,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艺术的价值就在呈现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让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我从事着紫檀雕塑事业,你知道,古木的自然生命从它离土后便终结了,但是用优秀的华夏艺术生命予以延续,它又活了。正因为这样,我的作品无论价值多大,都将捐给社会。

  其次,老子立像捐赠给上海浦东道观,一是因为想为上海的文化建设做一点事;二是因为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我应该有所作为。

  我是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搞越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边无际。就拿有着两千年历史的道教来说,它是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援引包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杰出命题在内的中国古代的无神论思想去反对基督神学。而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他说老子的“道”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因此,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它在世界上普及的程度仅次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

  老子立像作为中国上海2010世博会的文化衍生艺术品,我希望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

  新民周刊:现在世界上,生长了几千年以上的紫檀木已近绝迹,听说你用于老子立像的材质极为珍稀,直径就有1.5米,长达3.2米,这根紫檀木有何来历?

  屠杰:这根古木,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赴印度考察时,在印度的东北地区离迪斯布尔小镇尚有百余公里的一座衰败荒芜的古庙中发现的。当时,我在断垣残壁的大殿里看到矗立着东西两根挺拔壮硕的楹柱,高约6米左右。我抹去厚厚的积尘,用力擦拭后,显出其沉穆的深褐色。经仔细察看,竟然是紫檀木立柱,我欣喜万分。第二年,我再赴印度,倾囊中所有,买下了这两根楹柱和其他一批珍稀木料。然后用了原始工具,费力地从山上一根根溜索而下。我自己亲自督运。

  好不容易装上船,没想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又有一场惊险等待着我。那天午后,天气突变,雷声震耳,狂风大作,暴雨骤降,午后天色如同夜晚,船在风浪中激烈地摇晃,装在后甲板上的巨大木料虽经捆扎,钢索发出了近乎崩裂的巨响,一船人惊恐万分,一片混乱。这时,我双手紧紧抓住甲板上的一根横杆,发现身边的两位印中友协的朋友也紧挨着我,他们似乎在吟诵着什么,也许是在祈求上苍保佑。我们共同静心屏气、闭上双眼,期待着危难的消逝。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雨停云开,危机过去了。现在,我只要一想起这段经历,还是心有余悸。

  那次经历,也使我认识到,人在十分危难的时刻,渴望着别人的帮助,因此,我要我的刻刀,我的创意、创作出感人的艺术精品,让来之不易的紫檀古木成为艺术珍品,永久留于后世。

  新民周刊:老子立像的造像是依据什么而来?你想表达什么样的艺术内涵?

  屠杰:可以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我在参考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后,几年中,还曾去武当山、龙虎山等道教圣地观摩写生,感悟传统艺术与道教艺术的血缘关系,能使“老子立像”蕴含道的本觉,使作品更有艺术张力。

  我的艺术构思是,一改以往多为跏趺于牛背的造型,以稳健站立展现。尤以面部为主,刻画细腻,稍改以往老子面容严肃有余慈爱不足的表情。赋予清癯的相貌、饱满的额头、高高的鼻梁,微笑的双眼尤其传神,翕动的双唇更显人物的和善亲切,像一位长者在和你感情交流。
    从正面观赏,老子两手分别指向天与地,似乎在指引人们领悟天地之精气;从侧面看,又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表现的人物形体,简洁清晰,起伏灵动。长长道袍的飘动外张与坚定踏实的双足,强化了整体性,增强了视觉力度,使表面质感更真实。

    另外,作品在细节方面也体现出一丝不苟、形象生动的艺术特点,服饰清晰,衣褶顺畅,手臂上的经脉,手指、脚指上的骨节和指甲都刻画得十分逼真。前后大小块面安排妥善,特别是背部大块面只作简单的艺术处理,以便充分展现木质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庄重、文静、柔和、素雅的感受,体现出“木趣悦其真,造化有奇文”的特点。这样,使《道德天尊——老子》思想深邃、质朴平易的主题鲜明突出,张扬了老子身上所包容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产生出强烈的“发于衷而溢于外”的艺术效果。

    当然,老子立像的创作是多元文化融合,我也试图使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所创新与推动。

    新民周刊:我在你的研究所内,看到大批封存等待出炉的作品,是为2010年世博会创作的,还是别有所用?

    屠杰:(一笑)暂不可泄露。

    让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这是我的意愿。

    文化是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大概念,可以视为人文生态。已故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曾提出著名论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说,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在欣赏本国家、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才能“和而不同”,可见文化是多么重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应该体现这种文化生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20世纪前期: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20世纪后期开始,主题更趋多元,科技、生态、文化、人文,并从更多地追求进步的观念到"可持续发展"等类似理念,更多地关注人文状况和文化智慧对世博的内涵提升,这是世博会恒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对世博会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对世博会“中国馆”案例进行反思。世界上很少有人否认中华文化的悠久辉煌,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在主流文化上的对外沟通,还存在不足,这些年虽有改进,但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

    记得,2001年,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媒体曾在市民中作过民意测验,题目是你最想看哪个馆?结果中国馆名列第二。开幕那天,中国馆门口还排起长长的队,但是,不少进馆的外国观众,几乎匆匆只用几分钟,就直奔出口。原因是,本以为很有中华文化的中国馆,却找不到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中,象征着中国文化的中心话语和图像依旧没能找到。展馆的主体内容——满壁灰暗浮雕中的四大发明、孔子、珠算和出土文物竟没能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

    与德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他们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得特别突出,他们展示了很多的韩国文化、韩流,并结合文化品牌进行形式多样的互动等,通俗、亲切、美丽、人文,使展示内涵和效果得到了提升。相形之下,中国馆却显得枯燥而自傲,庞杂而保守,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想象,欠缺互动。

    这,值得每一个艺术家反思,也使我们心情很沉重。

    我以为,2010年世博会上,要展现既精深又普及,既历史又现代的中国文化,一个与时俱进的有着生命活力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的中国文化。

    我可以先透露一点,我正在创作一件与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有关的大作品,名为“中华文明大智慧”。这尊作品,以5000年文化为背景,四根柱子上,有着中国几千年科技文化史上1000多个代表人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从我国申办世博成功那天起,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到目前,仅画稿草稿,已不下数万张,几年前,这项创作已经开始,我想,到时候你会看到。

    新民周刊:在上海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你筹备已久的“中国现代国宝艺术博物馆”将于明年完工,这项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屠杰:作为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亚太地区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我有一夙愿,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将该委员会的总部落户在上海——中国现代国宝艺术博物馆。我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联合国高层的积极支持。如果能实现,这对我国民间国际文化交流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在国内方便地同世界联络与协调,作为非政府组织可以协助政府进行民间文化与经济的沟通,有利于我国的大统战工作,有利于开展人民外交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此外,博物馆可以成为青少年宣扬“爱我中华文化”的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同时又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实习和艺术创作基地,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艺术与和平文化的舞台,这同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致的;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文化衍生的辅助场馆之一,将起到重要的拾遗补缺作用。

    我想,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有了强大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才能取得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的地位。(来源:新民周刊)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