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一词在当下十分流行,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环境中,我们把“休闲”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再加上在这样一个格外强调自我的年代,“休闲”更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我们会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休闲生活,使自己在纷繁芜杂的环境中找到释放自己、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方式。我们读书、唱歌、旅行、运动……,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现代人如此,生活在古代的人也是如此,古代的帝王更是如此!他们集权力金钱于一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他们的休闲生活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并引领着民间的时尚。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这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清代皇帝的休闲生活,看看他们政务之外的多彩生活。
看戏是清代的皇帝都热爱的娱乐活动。宫中管理演戏事务的机构为“南府”。南府成立于康熙中叶,至道光七年(1827)改称升平署,它承担了内廷自康乾盛世五朝以来的戏剧演出活动。南府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及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等。宫中凡遇元旦、皇帝或太后寿辰,都要接连数日演戏庆贺。另外,在宫中或者御苑离宫,每逢初一、十五也要演戏;其它节令,如立春、寒食、端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也要上演与这些节令有关的承应戏。就连乾隆帝每次南巡,也都要带上南府的太监演员数十人跟随。
皇家看戏极为铺张,讲究排场。紫禁城、圆明园、西苑(北海和中南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各处都建造了华丽精致的戏台。这些戏台都十分讲究,有三层的大戏楼,也有在室内的小巧雅致的小戏台,更有建在池水中的戏台。三层的大戏楼曾有五处,分别是圆明园同乐园的清音阁,紫禁城宁寿宫的畅音阁、紫禁城寿安宫的戏楼,承德避暑山庄福寿园的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的戏楼。这五处大戏楼目前只有紫禁城的畅音阁和颐和园的德和园留存下来。三层戏台最上层称作“福台”,中间为“禄台”,下面为“寿台”。通常演戏都在寿台上演,三面的都可以看到。只有演一些神仙戏时才会用到福台和禄台。在寿台的天花板顶上有可以移动的“天井”,地板上四周和中间有五处可以移动的地板,台地下有五口井,中间的一口为水井,其余为土井,目的是增大演员的声音与共鸣。在神仙戏中,演员通过天井与地井出入上下。
皇帝一般都在戏台正对的宫殿中看戏。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曾在避暑山庄看过戏,他记录了当时看戏的情形:皇帝坐在戏台正前方的御座上,王公大臣坐在戏台两侧的厢座上,妃嫔们则坐在厢座后面较高的女席,女席前方用纱帘与外界相隔。看戏时,王公大臣经常自由往来或互相谈话。清宫里室内的小戏台也有很多,如重华宫漱芳斋室内的“风雅存”小戏台,宁寿宫院内倦勤斋室内的小戏台,储秀宫内丽景轩室内的小戏台等等。这些小戏台不适合演出大戏,适宜清唱、说唱之类的节目。
谈到看戏,不能不提到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爱看戏是众所周知的,她尤其爱看当时称为乱弹戏的二黄腔。她当政期间,尤其是慈安太后去世后,她为看戏不惜花费重金,把宫廷演戏推向高潮。光绪七年(1881)三月十一日,比慈禧太后年轻两岁、早上还“面容和怡无疾色”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宫墙内外都流传她吃了慈禧太后送的点心就突然死了。清朝制度规定,凡遇国丧三年之内禁止演戏等娱乐活动。而此次慈禧在服期之内便开始命人着手准备演戏事宜了。刚刚释服第二天,漱芳斋的戏台上连续唱了近10个小时的戏。一方面这说明了慈禧太后爱戏,另一方面,也无法掩饰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内心的喜悦。她不光是看了一天的戏,而且点的都是喜庆的戏。由于太后爱戏,戏曲繁荣起来。京城出现的好角儿不断补充进来,演员队伍也扩大了。可以说,京城无论有什么好戏,慈禧都能很快看到,而出色的伶人会立即被传进宫。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