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逢源街一条不过二三十米的老巷,开出了两家不起眼的档口。有意思的是,南边一家专做“翻新”———西关大户人家祖上流传下来的破旧家具经过陈师傅的手后,变得柔润光洁,又古韵犹存;而北边一家则专门“做旧”———新打的首饰盒、笔筒、家具等,往地下埋、用茶水泡,几个后生仔一番摆弄,居然打造出一批貌似出土文物的“旧货”。
晚清家具巧手翻新
大清早,陈师傅就坐到自家门槛上,摆上长凳和钢锯,准备翻新一张“月牙桌”。这桌子中间镶着一块月芽形的乳白色大理石,有两条约一米高的紫檀木雕花桌腿。但由于年岁已久,看起来有些残破,有几个缺口的桌腿上沾满了尘垢。
陈师傅一边比划着给桌腿的一个缺口补木料,一边告诉记者:“这张桌子应该是晚清时的。”据其称,那时候打家具不用胶水、钉子,完全用榫头接合。“因为再好的木材钉了铁钉,年头久了都会开裂,而用榫头,则越来越结实”。陈师傅现在修补这些旧家具也不用钉子,全手工操作,破的地方想办法找同样材质的木料接起来,有时候还要手工雕上一模一样的花纹。
陈师傅还说,他的手艺是祖传的,现在能干这些活的人不多了,尽管他的档口不挂招牌,也远离闹市,但由于现在很多人喜欢这种古旧家具,他的生意还挺好,单修补这一套“月牙桌椅”就要三五百元呢。
为“做旧”茶水泡新货
与陈师傅的档口相隔不远的另一家档口则专门把一些新打的木器“做旧”。这间档口也没挂招牌,十来平方米的厅里杂乱地摆着待加工的墨条、竹制的笔筒笔架等,三五个年轻工人蹲在地上或是打磨笔架,或是给它们涂上灰黑色的涂料。
旁边的一位街坊告诉记者,“他们从加工厂弄回一些新的首饰盒、笔筒等,埋在地下或用茶水泡,把它们弄得像是祖传古物。现在不就是兴这个嘛!”
原来,一个“翻新”,一个“做旧”,都是迎合了大众喜爱“复古”的时尚。只是如果市民把这些“做旧”的木器当成“文物”来买,那就亏大了。 (新快报/卜凡)
(编辑: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