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泉:老家具情结传给洋弟子
2003/9/12 11:30:00 来源: 作者:
早就听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先生与老家具之间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他的老家具情节还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他的洋弟子们。机缘巧合,前几天在元亨利红木家具陈列室与丁广泉先生不期而遇并聊起关于硬木家具的话题。
骑三轮车收老家具
“我正儿八经的和朋友一起骑着三轮车从民间收购过古旧的硬木家具。”丁先生语出惊人。我开始以为丁先生这只是甩了一个“包袱”,孰料在交谈中才知此言不虚,他对中国传统的硬木家具的了解非常深厚。从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的发生、发展一直谈到现代仿古硬木家具的意义,与他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融为一体。“黄花梨"流失海外
丁先生介绍:“无疑在中国家具历史上,家具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使用,更蕴涵着独特的历史意义。不论从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迭、文化背景、美学表现、价值取向等任意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的独特意义都是无法取代的,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厚重的中国文化,还有历史。”
“在封建君主时代,家具甚至承载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从人王帝主、王公卿相、商贾之家莫不以拥有上等材料上等做工的硬木家具为荣,反之则为耻。古有寸檀寸金之说,海南产的黄花梨的价值更是毋庸讳言,首先说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又濒临灭绝,再者由于列强掠夺等诸多历史原因已经有70%以上流往海外,实在令人痛心。随着历史的演变,到了民国时期,衰败的贵族及其后裔开始变买家财,于是昔日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的精品硬木家具开始大批量的散落民间,一部分普通百姓也开始拥有一两件比较好的硬木家具。”
辛辛苦苦却失爱物
“从民间收购硬木家具的人也随之多了起来,他们专爱找一些破落的贵族家庭,甚至用贿赂管家的手段从中渔利,于是古典硬木家具又有了一个倾向于集中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中国传统的硬木家具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到后来,品相极好的上等硬木家具已经非常难以寻到,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在那个年代,虽然丁先生对硬木家具非常喜爱,但由于经济等原因,收购几件硬木家具也是十分困难,可是这并不能挡住丁先生对这些个蕴涵着中国深厚文化的品类的喜爱,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丁先生和朋友一起骑着三轮车在北京周边收购古旧家具的故事。提起那段往事,有喜悦也有伤感。喜悦的是收到了自己喜欢的家具,伤感的是很多时候由于经济原因没能及时收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错过了很多机会。有一件事丁先生久久不能忘怀。那次,他和朋友收购到一件爱物,但是,由于住房的门窗都太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它弄
到屋里去,万般无奈,他又只得把它卖掉,他和朋友一起跑遍了北京的信托商店,才算没有赔钱出手。
木匠经历受益一生
丁先生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做过木匠。这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的痴迷。那时的木匠,尤其是有些地位的木匠都以拥有一件硬木尤其是紫檀的刨子为荣,他也不例外,一直想拥有一件紫檀木的刨子,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有一次,他的恩师侯宝林大师买到了一件比较破旧的紫檀木的桌子,已经很难使用,丁先生以咨询的口吻问侯宝林先生能不能给他一条桌子腿做个刨子,被侯大师拒绝。提起这段往事丁先生有说不出的感慨,因为他知道侯大师是多么喜爱中国传统的硬木家具,在生前没能拥有一套上好的硬木家具成了侯
大师的一个遗憾。关于侯大师对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的喜爱,丁先生特别讲了一个故事:在侯先生健在时曾经有一个转椅,底座由上好的硬木制成,侯宝林大师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珍藏。
丁广泉先生感慨良多,他说:“近几年来,中国的传统仿古硬木家具再度进入市场,中国的传统家具文化得到了传承。目前真正的海南降香黄檀也就是黄花梨已经不多了,红木行业知名人士杨波先生为了能使这个珍稀品种更多留在国内,以身作则拒绝海外投资者对他们家具产品的购买,更是难能可贵。”说到此处,他看了看随他而来的洋弟子,“做中国传统硬木家具就是在做中国文化,绝不是一般商人的那种惟利是图。” 张永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