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
闭了灯,把头全埋在被子里,还是睡不着,索性坐起身,点燃一支香烟,呆呆地看着窗外不知该想些什么。杨波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策划的一个活动竟能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这一天他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了……
2007年1月23日,北京爱家红木大观楼前那场“黄金换木头”的事件惊动了整个木器行和北京城,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再一次把杨波推向了风头浪尖,杨波也因此更成了饱受“争议”的公众人物。
有人指“黄金换木头”之举纯属商业“炒作”,更有同行将这种“炒作”视为一个绝妙的营销教材而加以研究,而著名作家海岩的一句话则发人生省:“许多人说杨波做这些事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我倒不这么认为,看似的商业行为,实则是在挖掘和抢救民族传统文化,将来人们一定会记住他,如果他不去做,黄花梨将慢慢在人们不知道的乡间烂掉。”
当黄花梨只作为一种中药材出现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中药市场上时,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知道黄花梨是何物,甚至连这个名字都感到陌生。1995年,黄花梨每斤才值几毛钱,直到2000年也只不过涨到45元每斤。而随着杨波等木器行里有识之士的出现及推动,使黄花梨由药材蜕变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至2007年,黄花梨的市价已达到每斤4000元——5000元,如今上好的板材老料收购价高达每斤2万元以上,特好的木料已很难估价。
与此同时,在海南黄花梨原产地的海南省东方市等地,黄花梨已衍生出一个长长的产业链条,从树籽、树苗到木材销售,当地靠黄花梨脱贫致富的农民不计其数,而东方市更将黄花梨定为“市树”,如果说这一切都来源于杨波一次次的“炒作”话,那么,这种“炒作”值得歌颂。
2007年初,杨波与马未都一起做客新浪访谈节目,在问及黄花梨的投资热潮时,马未都的话一语中的:“我觉得逐利是无可厚非的,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大家有投资意愿或者意识是很正常的行为。即便他是从逐利开始,最终还是归结到文化上。”
试着把元亨利多年来的几次重大事件串起来分析就不难看出杨波的良苦用心。
2000年前后杨波一下海南,在黎族人手中将黄花梨制成的烧火棍、锅盖、米柜、车轴等从烟熏火燎中抢救出来。
2005年上海某奢侈品的展览,杨波以黄花梨顶箱柜等三件家具1200万元的身价参展,这个价值超越了展会上所有以奢侈品自居的洋汽车、洋手表,从而轰动全场,黄花梨的价值也因此震惊了全世界。
2007年4月,温州国际奢侈品展览会上,杨波带去的黄花梨家具的价值是一辆劳斯莱斯、一辆兰博基尼、一辆法拉利和两架私人飞机的总和,展会当天就有一富豪用880万买下了杨波的一套黄花梨家具。
2008年,在金融危机与某媒体联合打击下红木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杨波站出来依靠各种媒介维护行业尊严,而他所一直推广的黄花梨产业在这场危机中竟毫发未损。
同年,一项由北京奥组委、文化部联合全国各省自治区共同举办的名为“中国故事”的国家级主题活动,元亨利家具被选中进入“祥云小屋”成为奥运期间得诸多外国元首、中外名人惊叹称奇的中国艺术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010年,100件元亨利作品进入上海世博会贵宾区和中国元素“十坊”活动区,再次创造了令外国友人为中国古典文化倾倒的传奇。同年,在商务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元素奢侈品首届年会上,元亨利被评为“2010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
从黄花梨材料的稀有价值,到黄花梨家具的艺术价值,直至黄花梨文化的人文价值,杨波用近十二年的时间演奏着他谱写的黄花梨三部曲。
从杨波第一次闻到黄花梨那股淳幽辛香的一瞬开始,他的心便被勾走了,勾到了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享受到的曼妙之境,杨波试图将这种感受与天下人分享,于是,一个个策动的计划在他脑海中萌生发芽。杨波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不用美丽语言和大理论、大道理去打动人,而是靠实物,靠那些可以调动起人五官活动的“硬通货”去证明一切。
由此才出现了“黄金”、“木头”、“汽车”、“游艇”等等参照物。杨波用从物质到精神,从金钱到文化的顺序一幕幕向世人展示着黄花梨之珍贵之大美,这虽是一种不经意间的策划,但正是这种不经意才造就了杨波与黄花梨间的传奇,也助推起了一个宏大的黄花梨产业,仅此,杨波功不可没。
早在多年前,杨波就已开始为黄花梨的香火接续做准备,20万株的黄花梨树苗被种植在了海南岛,杨波将这些黄花梨送给了海南人。他的行为再次带动了一个种树浪潮,一个植树的产业。如今,海南山地,满眼尽是黄花梨树苗,就连云、贵、闽等地区也掀起了种植黄花梨热。
杨波给当地人算了一笔账,树籽100元一斤,育出的苗5元一株,长成小树价格更高,它将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呈几何级数递增。假若一户种上几百棵树,那么一年的产值将是几万元,海南人最终成为黄花梨的真正受益者。
其实,在杨波心目中黄花梨真正的香火绝不仅仅是这许多的树苗,而是他倾心竭力在推广的黄花梨精神。那种脱尽尘滓、不沾不滞的君子本性;那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君子柔情;那种吞吐大荒、行气如虹的君子气概,或许有人说:“这未免太虚,太假了吧?”但在一个真正读懂黄花梨的人心中,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刻骨铭心。
熟悉杨波的人都知道有个人的名字是经常会被他挂在嘴边的,有时甚至一天要重复许多遍,这不是杨波的故意所为,更不是记性差,而实在是因为此人在他心中的地位太重了,他就是已故明式家具研究学者陈增弼先生。
“黄花梨是中国珍贵树种,明清两代都用它制作名贵家具,有很多精品传世。但因为历史原因,目前国内黄花梨家具存世量极少。以黄花梨为代表的家具文明几近湮灭,谁若能把黄花梨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功不可没。”杨波正是在陈老先生这段话的影响下开始投身黄花梨事业,先是下海南收旧料,后又重金从世界各地拍购明清时期的黄花梨老家具,让“国宝”得以回归祖国。
“我收藏的许多黄花梨家具都已成世上孤品,元亨利把它们复制成艺术品,让更多热爱黄花梨家具的人可以与我一样分享祖先的文化,分享收藏的快乐,我想这是对九泉之下陈增弼先生一种最好的纪念。”杨波的这番话是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
过不了多久,在位于北京宋庄的元亨利又会上演一出“大戏”,杨波将再次用他独有的物质语言去策动与诠释一种文化,或许这将成为他一直追求的黄花梨精神的巅峰之作,一种对黄花梨“香火”的最好接续。
杨波像一本书,一本没有索引,没有页码,甚至没有开头与结尾的书,对于书上的每一页,每个翻阅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注解,但如果我们将这本书放在整个黄花梨产业与文化的天枰上去称量时:
他,真的很有分量……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