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罡/整理、改编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原创文章)
上回我们说到杨波去广州中山看了一批黄花梨的老料,他左思右想,举棋不定。杨波对卖主说,要不你缓我两天,容个空,我再想想。这时候,卖主说了一句话,加重了杨波的怀疑。
卖主说不行,12点还有人来看呢。杨波说怎么这么巧啊!你今天上午打电话,我晚上到,你今天中午就有人来。杨波就多了一个心眼,说是不是有问题,就怀疑了。
怀疑归怀疑,要是卖主没说瞎话,这批料不就被别人拿走了?可要是这批料确实是海南黄花梨,杨波没买,那就少赚几十万块钱。
杨波说,我拿这块最小、最破的,我给你两万块钱,不管是与不是,这东西都是我的,如果在我回来之前这东西别人来了买走了,算我跟它没缘,那就算了。卖主说可以。
杨波掏出2万块钱买下最小、最破的一张板。他在中山有位朋友,事情十分紧急,今天的事非找他帮忙不可。杨波拿着这块板,坐上车,就赶到朋友的一个加工厂里,找了一个抛光机一抛,那种气味、纹理却一目了然。
海南黄花梨有油性,轻轻抛下一片以后,那片木头像薄饼一样,微微透着光,卷曲着,薄而不烂,而这种木头没油性,抛一片下来,碎了。这到底是什么木头呢?后来,杨波请教了陈增弼教授,他才恍然大悟:越南的。因为包浆经过多年的风化,都跟海南的很像。
海南和越南,别看就一字之差,那可是差远了去了。海南黄花梨产自海南,越南黄花梨产自越南,不过产地不一样,纹理、颜色都有差别,价格上,越南黄花梨比海南黄花梨可差了十倍!这批板材是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批货,怪不得杨波以前没见过。他把这片木板带回了北京,把没抛光那面让大家看,所有人都说是海南黄花梨,等翻过来抛光的一面,大伙全傻了。从那时候起,杨波就告诉同行,有假东西来了。他自己总结了几点区分的方法:
一是越南黄花梨的纹理色差比较大,说白了就是比较抢眼,比如说深浅的区分,这个区分是明显的,但是海南黄花梨的区分就小,它不管颜色深,还是颜色浅,是比较柔和的。二是看它中间部分的麦穗纹,它是去的时候这样去,回来的时候这样回来,要在阳光下看的话,它有荧光,越南的就没有荧光。三是海南黄花梨的气味,比如说削一块,用打火机点燃闭上眼睛,很认真地去闻的时候,它那个降香味非常浓,很柔和地进入你的心扉,很柔,但是越南的呢,你点着以后就有点辛辣味,稍微有一点蹿鼻子,比海南那种香味刺鼻。
要是杨波没多个心眼,这次的损失就得上百万,花两万元买了个教训,杨波觉得值。这块板他一直搁在厂子里,让大伙每天瞧着,日后免得上当。杨波怎么就能避开这个坎呢?其实就在于冷静。人人都想赚钱,比如买东西,当看到有便宜可赚的时候,你能不能冷静,这种瞬间的冷静,需要长期的性格磨练。性格决定人生。所以说,要做好生意,需要磨练性情。不过,话又说回来,杨波就这么顺?他就没被人忽悠过?
离海口往西20公里,有个美目村,5年前,杨波在村民吴老汉的家里发现了6根房梁,那是一水的黄花梨,双方讨价还价,商定19万。这姓吴的人家有4个儿子,人多嘴杂,没几天,吴老汉放出话来,说大儿子不同意,家人一合计得40万,杨波想了想说也行。过了一年,该拆房了,吴老又说,这回小儿子不同意,得涨价,60万,杨波确实相中这6根梁,咬咬牙说,行。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吴老汉说:杨总,你别等了,87万我二儿子卖给别的主了。杨波有点闹心,可又没脾气呀。又过了两年,没想到这6根梁居然在北京露面了,买这六根大梁的人见着杨波,一开口,187万。
那是杨波最难受的一件事,当时他要了19万,6棵料,杨波最后花了187万才搞到手。
杨波肯花187万,其实也不亏,现在,这六棵料也升值了。
杨波说:当时贵,现在就不贵了。现在那两根梁都值187万了。
春去冬来,杨波与吴老汉一别就是5年,今年1月,杨波到广州去看一批紫檀,顺道到海南转转,他又来到了美目村,想见见吴老汉。
杨波到美目村的时候,正赶上晚上村里组织大家看海南戏,村里有棵千年的大榕树,已经被大家保护起来,敬为树神。从大榕树往右,就是吴老汉的家。
“老吴在家吗?我杨波呀!”
吴老汉家门口随意种着几棵香蕉树,荔枝树,还有木瓜树和菠萝蜜树,木瓜快熟了,菠萝蜜刚刚冒果。吴老汉家里也鸟枪换炮了,新盖的大瓦房,亮堂堂的。
吴老汉当年被飞来的横财准确击中后,他学会辨别黄花梨,也明白了怎么做生意,街坊四邻,远近乡亲,谁家有好料,他都先买回来备着,专等大商人看货。见着杨波,吴老汉马上拿出一张椅子说:“老物件,清中期的,有100多年了。”
杨波一看,它的榫卯都是直的,一看就是海派家具,它不会用插肩,这种家具基本都是一木一器的,就是整件家具的材料都是一棵树上的。就是工艺太差,过去把料都糟践了。
吴老汉又搬出一把椅子。
这个一看就是民国的了,工艺粗糙。它这要是起个线就漂亮了,材料是相当好。从这开始这是一块大料下来的,这是一棵料,整个把它去掉,这么做出来的。做这些家具的时候,用料都很讲究,但工艺差了一些。
这椅子是老物件不假,海南的做工,叫海派家具,海派家具当年用的都是上等的黄花梨大料,但是,本地的雕工不灵,没有行云流水的劲头,杨波觉得有些糟贱料了,可惜了。拿回厂子再加工也不容易。所以他没张口要,吴老汉紧接着又抬出一八仙桌。
“这是件很好的东西啊,多少钱?”杨波问道。
25万。
“25万?涨得太快了,我记得刚开始买的时候才7000块钱啊!”
25万,价格不低,杨波转身去吴老汉的房里转悠,发现屋里立着15片板。刷地,杨波的眼睛亮了。
杨波说:“老吴,这点料我拿走吧。”
“这不行的,我不是多少钱就卖的,不行的,他(一个买主)给了10万定金。”
“我加5万块钱。你打电话跟他说一下,你就说杨波多加5万。”
吴老汉现在是全村最富裕的,海南也有不少当地人因为黄花梨而致富。就拿王明真来说,他原来家里很穷,有8个兄弟姐妹,6个男的。初一的时候,他就辍学,开始跟着二哥学做生意。1990年他开始做花梨木生意,开始时,给人当眼线赚点钱。一次,他去黎族山寨恰好赶上那里下了几天的大暴雨,他就和猪呀、鸡呀在一间茅草屋里呆了一个多星期。后来,慢慢有点钱,他不光给商人提供线索,也开始自己攒货,低买高卖。就这么着,他挣了不少钱,现在,他在海口买了房,也买了汽车,自己家里也有一些黄花梨的藏品,其中有一个黄花梨的大树根,懂行的人说,这树根就值个上百万。
一位叫张志杨的人,是海口花梨木协会的会长,10多年前,张志扬是海南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总。1994年,他有一个机会到中南海去做一个装修工程,因为要涉及到土建,他到故宫去请教专家,就此接触了明式家具。当他知道故宫里的很多家具都是海南花梨木做的,当时很震撼。从此,他放弃了房地产,专门收藏黄花梨,现在也是非常富有,最近还写了本书叫《国宝花梨》。
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海南人因为黄花梨而致富了,还有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村民知道爱护黄花梨树了。1958年周总理视察海南的时候,听说黄花梨名贵,就号召在海南东部种植了一大批黄花梨,到90年代那会也被砍伐了。海南所剩的野生黄花梨非常稀有,搁在山上被盗伐,不如移植保护起来。因此,近几年,在海南的十字坡镇,村民们就不约而同地把野生的黄花梨树移植到了村里保护起来。
从海南回到北京以后,杨波干了件让木器行的人听了立马张口结舌的事。
2007年2月,在红木大观园,杨波啪啪啪啪,把一排排的金条摆在桌上。总共七八十万。明晃晃,金灿灿,格外耀眼。干什么?换木头。
这些金条中最大的是一千克的,其中有五百克的,三百克的,还有五十克的,都摆在那。现场可能也就是七八十万,百十来万。
杨波还打出横幅,贴上大标语,用金条换木头,话出去音儿还没消,各个木材厂厂长,技术员,销售员,纷纷扛着什么桌子面,桌子腿,椅子靠背,椅子腿,还有的手握木头锅盖,烧火棒,木头椽子,反正是木制的东西,花花杂杂将杨波的公司围了个密密实实。杨波眯着眼,一聚光,像探照灯这么一扫,居然没有几块木头入得了眼。
折腾了整整两天,也没收上木头,木材厂的人说上风凉话了,说杨波你想炒事,感情拿我们开涮,什么木头能拿来金砖换呀!杨波说,黄花梨,你要是有上好的黄花梨,我真跟你换。
杨波说“我们是看材料,纹理、颜色、大小,根据这个再折合成黄金的克数。比如说这块板吧,它这个长是两米一,宽是27厘米,厚是5厘米,这块的重量是40多斤,这一块金砖是一千克的,这是500克的,就是1500克正好换这块木板。”
可以说,金条换木头是杨波导的一出戏,他有他的想法。
作为北京来讲,毕竟是皇城根儿嘛,黄花梨家具应该在民间还散落着一部分。当时想这个点子呢,是想让人们重视起对黄花梨的认识。因为我们有一个广告语叫“我们要这个黄花梨媲美黄金硬通货”。
杨波千方百计弄到这么多的黄花梨材料他怎么用呢?杨波办了个古典家具厂,叫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还是范曾给题的字。这厂子就在通州区的宋庄。其实,这几年黄花梨木料价钱涨得这么快,杨波光倒腾材料就能挣了不少钱,他为什么还要办仿古家具厂呢?就是因为他喜欢明清家具,喜欢其中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如果有了仿古家具厂,材料变成家具,自然有了二次升值的空间。家具厂从来不给人定做家具,而是我有啥,你买啥。
为啥不定做?怕把材料糟贱了呗。因为每张材料的背面都有字,这写着罗汉床床板,那张写着床头,等把做床的材料配齐了才能开工。这叫量身而制,不浪费材料。
就是说恨不得一寸、一毫都不想浪费这个材料去设计。比如说,一个罗汉床的边都攒齐了,腿儿没有找到的话,也没关系,我把这个边放起来,什么时候我们在收材料的过程中有腿儿了,我们再把条腿儿配上,再组成一件家具。所有黄花梨的制作当中,这几年我们基本没有定做。
选完料之后,要拿到车间,然后开始刨,把表面的一层刨去,新刨出来的纹理很美。接下来,有的黄花梨还需要雕花。
整件家具做成了以后,就进入刮磨车间了,把雕的花刮得相当的干净、光滑,一点毛刺都没有,一点刀痕都不留。
最后才是打磨。打磨要一步一步打,一共要打七遍,头一遍用240目砂纸,第二遍用400目砂纸,第三遍用600目,第四遍用800目、第五遍用1200目砂纸、第六遍用1500目,最后一遍最麻烦,要用2000目砂纸打磨,打磨完了以后,就是上腊。
仿古家具厂在北京也不少,2000年以后,有不少家具厂都纷纷倒闭了,为什么?买的人不多。有人说,明清家具是什么呀?那是唐诗,是宋词,是绘画,是音乐,它蕴含着中国的哲学,美学,等级观念等等,而仿古家具怎么看怎么新,它和老祖宗做的家具比得了吗?
当时,的确有不少人对仿古家具不以为然,觉得和明清家具没法比,但杨波一方面请来能工巧匠,一方面暗自琢磨工厂怎么生存?能不能以材料取胜,黄花梨材料少,家具不就是更少吗?物以稀为贵,厂子不怕不火。果不其然,他拿出了一套家具,这套家具超过了私人飞机和游艇,也超过了宾利车,他让世界各地的富豪为之惊叹……
(本文根据电视片《奇缘黄花梨》解说词整理、改编)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