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木雕的精华,层次分明、雕法细腻,雕出的作品看上去“弹眼落睛”。与同样以灵动精致出名的浙江东阳木雕相比,苏式木雕多了一份牢固,看似内里中空的雕花,与底板或周边总有巧妙的牵连处,因此不易损坏,更加耐用。可惜的是,这些精美的雕花在老房子里还能见到,但苏州现在还有这门手艺、还在雕此类作品的艺人却很难找到了。
3块加起来不过1平方米大小的雕花木板,足足花了李兴荣7个月的时间,这位家住木渎的苏州市民间工艺家之所以坚持着这项费力费神的活儿,只为了想把木板镂空浮雕这一传统的苏式木雕手艺传于后世。
现年56岁的李兴荣是光福人,14岁就开始学习木雕,40多年来以雕刻佛像出名,但那些老建筑中的雕花门窗、屋梁等却使他念念不忘。他说,这些雕花物件主要以传统戏文等为内容,集中展现了苏式木雕的精华。
李兴荣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是没这个市场需求,原来这样的平板镂空浮雕主要用在建筑本身上,而现在的新房子都是水泥浇铸,用不着了,木雕主要运用在家具、小物件上面;二来这是一种多层次的镂空雕刻制品,雕刻难度很大。不仅需要工艺师自己画图设计,而且在头脑中事先要有几层的立体构思,在苏州掌握这门技艺的屈指可数。
李兴荣花了7个月的时间,目前只完成了红木挂屏组雕《三国演义》中的3块,即“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和“三顾茅庐”,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45厘米,平均要70天才能雕完一块。其中“三顾茅庐”这一块雕板就分成好几层来表现这一历史典故,第一层是刘、关、张、诸葛亮等人物,第二层有马、树、狗,第三层的主景是远处的房屋、村庄,而近处人物的身后有围墙,墙的后面是小屋,从小屋开着的门望进去,还能看到屋里摆放的小几。
李兴荣说,虽然现在造房子不再用到这些传统木雕了,但他想着将其化整为零,分成小块,做成挂屏等装饰品,每件都是很有特色的工艺品。他计划着,刻完《三国演义》后,还要将《岳飞传》、《西厢记》、《红楼梦》等经典的戏文都搬上木雕,为雕花件找到新的用处,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传人,“给后辈留一个纪念。”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