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是中国古家具上的重要部件,其重要性就象梁架对于房屋,脊柱对于人体一样。家具的带出现了问题,如:设计位置不合理,选料制做不当等,都会影响家具的寿命。再如家具损坏后对“带”又维修不当,便如落井下石,加速其毁坏的进程。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家具对带的制做各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有专题研究文章对此述及;收藏爱好者们对其亦往往知之甚少。千百年来,这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关键部件,一直默默无闻地充当着无名英雄的角色。为此,笔者总结近年的心得,将其中较有规律的东西综述于后,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
“带”字在汉语中主要是指一类能够束紧物体的较扁宽的条状物。在古代木工术语中,则专指贯穿于木器平面部件内侧,对其变形起管束作用的一类横木。由于其大都设置在板材的中间部位,很像人的腰带,故俗称为“带”。其与“腰枨”的最大区别在于,带虽可管束木板,防止其变形,但并不会截断其通顺的纹理,通常只是在内部较隐蔽的地方使用。因此,并不太引人注意。而腰枨则是明露在内外两侧的,并要截断板材纹理的。
众所周知,木材有干缩湿涨的性质。这种受木材体内水分多少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在其体积尺寸上的缩涨变化主要发生在木材的横向(即径向)方面。而纵向方面的变化几乎等于零。尤其是在质地致密、质量较重的硬木上,干缩湿涨就更为明显。所以,用于制做家具的木材必须充分干燥,方能应用。
木材在制成家具后,由于在家具上所处的仰俯位置不同,受风吹日照阴晴变化中的使用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仍能时刻引起其内外不同部位含水率的不均衡变化。而较宽薄的桌面、柜门,变化更是明显,常引起开裂、翘曲等现象。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使得木材在一年四季干湿不定的气候条件下,频繁地产生剧烈的干缩湿涨运动。一旦处理不当,轻则开裂翘曲,重则破坏榫卯结构。经过痛若的失败与艰辛的探索,古代工匠发现,只有顺应木材的天然属性,将板材的一侧做燕尾开口,穿牢在几根坚固的带对应滑轨的横木上,使其只能沿横木方向滑动,就既可适应其干缩湿涨的变化,又可控制其不向其它方向开裂翘曲,从而获得一个坚固、平展、纹理通直的平面。这根神奇的横木,即是聪明的古代木匠面对中国独特的客观环境发明的“带”。
大多数带,是配合着攒边装板的工艺而起作用的。即四条木边通过四角格肩合成一个木框,用带将较薄木板穿束平展后装嵌在其中,使所有木料的易吸潮、易变形、易开裂、不美观的端面立茬,全部的隐蔽封护起来,免其日后发生损坏,从而获得了一个完全由通顺木纹组成的平面,或作桌面,或作柜门,异常美观坚固。
相关阅读:新浪红木频道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