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行业看板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苏作家具的制作技艺及特点

2008/6/30 7:58:00 来源: 作者:
许家千/文
 
    苏作家具(亦叫苏式家具)主要产地为:苏州市和苏州周边地区的木渎、东山、光福及常熟等地。苏作家具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时期:明代、清代、近代及现代,其辉煌时期应数明清两代。在明代苏作家具大部分是“明式家具”(图1);在清代苏作家具与乾隆后形成的“清式家具”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地域性的风格更强烈,于是被后人称为“苏式家具”(图2)。到了近代,由于20世纪初上海成为了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苏作家具受海派家具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朝家具(图3),但在款式风格上已无明显特征,开始走入低谷。直至现代,苏作家具在使用功能上更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外,款式上仍无多大的改进(图4)。但是苏作家具的制作工艺还是在苏州地区传承了下来。目前的红木家具行业里,应该讲只有两种流派——仿古派和现代派。在此,笔者对明清时期苏作家具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作一点粗浅的点评。
    苏作家具制作在明代中期已有许多专业作坊。据史料记载,苏州专诸巷有木作:“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雕漆装潢,像生增绣,各类聚而列肆焉……琦名绣之属,无不及其精巧,概之曰:苏作”(摘自《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当时能工巧匠更是人才辈出。如“板方则是袁友竹,回旋(园件)则是邬四,皆一时之良工”,“明朝一代的妙技”(见《吴县志》)。从史料记载亦可看出,苏州地区的“大木作”与“小木作”不计其数,确属极盛时期。当时,苏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苏州的封建士大夫及豪富们竞相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因此,富豪家中多有工匠专门制作各种器具,加上不少文人逸士间接或直接的参与意匠,对红木家具小件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作家具传承的方法以师承为主,即拜师学艺和父传子、子传孙。在苏州地区将制作红木家具的场所称为“作场”。由于从事此行业的手艺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制作技艺传授的方法是“言传身教”。有专门的行业口诀;在红木家具木工技术全面的要求上,师傅要求学徒制作红木家具木工技术全面至今还流传着:“方圆六角一把抓,手弓带拉拉”(各种形状的家具都要会做,手弓是雕刻师傅作拉空雕刻的一种工具);在雕刻技艺上要求:“胆大心细,纹样接气,层次分明,棱角要出清,底子要剔平;”在制作工艺的要求上:“方中兼圆,圆中兼棱,四角瞑缝,线条挺刮,结构坚固,上下协调,呵成一体”。在髹漆工艺上要求:“色泽美观,磨漆光亮,平滑细腻,木纹清晰。”
    苏作家具的制作工艺及结构特点光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故本人对我司收藏的明代苏作家具七拼桌之一三角几结合图片作分析介绍:
    1)款式造型
    该三角几由七个单体几何形组成,可任意组合,灵活地安放于室内各地方。此家具台面为“镶平面”,外框阳线(下部向内弧状收进),为便于组合,脚缩进台面寸许。脚柱直线型,外圆内方加碗口线(注1),在台面下、脚柱之间用牙板加以连接,上雕回纹“阴阳牙”(注2),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增加了家具的牢度,然后在脚柱之间的底部向上三寸许加横档以增牢度。为解决头重脚轻的缺陷饰以冰纹(注3)。此冰纹看似乱,实际很有规律,中间为五角形向外作散开状。此为一件比较完美的家具,上下、虚实、轻重互相衬托,给人以稳重、大方、灵秀之感。(图5)
    2) 榫卯制作工艺
A.台面与柱脚。由于台面造型的特殊,故没有采用典型的出榫加契钉榫的工艺,而是采用了闷榫的工艺,面框连接采用“来去榫”(注4)。但此“来去榫”与常用的“来去榫”不同,它在两根面框的榫舌上各有一个长方形孔,在面框拼接好后这两个孔正好是柱脚的两个榫眼。(图6)
面框与牙板及柱脚的榫接也和常规的有些不同,(图7)
它在90度的面框处用了长短双夹榫,在45度面框处用了同样长度的双夹榫。从这一点分析,台面与脚柱的结构牢度有三重:1.面框“来去榫”。2.柱脚上双夹榫舌。3.柱脚上榫舌穿过“来去榫”舌上的方孔。这一榫结构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加长了柱脚上的榫舌,两榫连接后更增加了台面与柱脚的牢固,避免了面框成45度角拼接后由于榫舌太短而可能引起的结构不坚固,这是一个双重榫结构,也证明了苏作家具的榫结构工艺可以不用胶水的原理。牙板与面框的连接用了柱头矮柱榫,牙板与面框上都为榫眼,然后用木片作榫舌相互连接,牙板与柱脚的连接采用整块牙板插入的方法(图8)。
    B.牙板的45度拼接。此榫结构的连接与常见的“明式家具”牙板榫结构的连接又有些不同,在此作一比较,(图9-1)为实物牙板拆开后的内结构,两块牙板上都有出榫,而短牙板的出榫厚度只有2毫米,插入长牙板的缝隙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图9-2)是摘自《花梨家具图考》上的榫结构剖视图,与实物比较都不同,看来这是牙板的第三种结构。
C.《柱脚与下横档的连接》:由于下横档外侧是竹瓣混,所以柱脚与下横档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包肩榫的方法。包肩榫是苏作家具中对于圆形料的成角度连接采用的特殊处理榫结构,它是在单榫的外侧弧形料处根据被连接料的弧度作吻合状连接,实际上是多出半个榫,增加了连接处的牢固度(图10)。此家具的下横档内冰纹都是竹瓣
混,故也采用了这一结构(由于料与料是成角连接,所以每个包肩榫的长度都不同。),在制作时工艺比较复杂,榫眼都成有角度。(本文作者现任职于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图片亦为作者提供。)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