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多的石窟造像和壁丽中,我们得知佛与菩萨的坐具——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方形、圆形、腰鼓形,有三重、五重、七重,有实材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壶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这些佛与菩萨的高型坐具,也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佛座——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佛座的造型,大致分为腰鼓形和方形两类。
图4是北魏龙门石窟莲花洞中的菩萨的坐墩。此墩是用藤条编织而成,为腰鼓形坐墩。
图5是北周的菩萨坐墩,此坐墩编织精美,上层与底层是佛国的莲花图案,巾层编成连环扣,呈空透束腰状,虚实相间,清秀挺拔。
图6是北魏太和年问的鎏金佛像的方形佛座。
图7是北魏武泰年间的佛像的佛座。
图8是北魏正光年间的佛像的佛座。
图9是北齐石室墓石刻画像中的圆墩。
图lO是火同云冈石窟第九窟菩萨的佛座。
图ll是北齐南响堂山第七窟菩萨的莲花座。
这些形式多样的佛座、墩,在席地而坐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图4北魏龙门石窟莲花洞中的菩萨坐墩,其形式好似中国古老的捕鱼捉兽工具——筌蹄。但它不是签蹄的运用,因为从南北朝时代的壁丽风格看,仍属于印度犍陀罗式样,北魏时期的佛教艺术,还处于依照印度粉本描绘的移植阶段。况且,在高大、威严的佛与菩萨面前,怎能用捕鱼捉兽的工具来事佛呢!于情于理都似乎不通。史书上确有将筌蹄作为坐具的记载,如《梁书》中就曾说南朝梁武帝未年,降将侯景叛乱,自称皇帝后,“常设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脚坐。”侯景之乱起于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此时佛教进入汉地将近五个世纪,佛座——墩,早已进人汉地。图4北魏龙门石窟莲花洞菩萨所坐的藤编坐墩,其实也应在“侯景之乱”之前。不论从该菩萨坐墩的所处年代,还是当时的壁画风格,以及对佛的崇敬态度等诸方面看,佛座——墩,仍是随着佛教而来的佛国坐具。后人将此种佛座称为筌蹄,当是一种巧合?或者是一种附会。(载于《中国家具文化》)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