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古典家具的收藏者,一般都会被清式家具的豪华繁复的样式、精雕细镂的工艺所震憾,以为清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正宗。如市面上常见的沉重气派的太师椅、有千工床之称的拔步床,雕满灵芝葡萄的八仙桌、开光圆鼓绣墩等。清后期,西方文化使中国传统的家具风格受到猛烈的冲击,品种、结构、样式发生重大变化,审美情趣日渐变化,在苏沪地区出现了被称为海派风格的民国家具样式。从纯粹的中国汉文化传统的古典家具的美学观为基点来谈论清式家具,相对明式家具来说,清式家具是一种异化而不是进化,清式家具是一种退步而不是一种进步。如今,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喜欢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家主要推荐的都是明式家具,在海内外拍卖收藏界最热销的也是明式家具,即是例证。
从时间上来推算,中国古典家具的高峰期是在清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这是因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逃出北京,清帝人主中原后,宫廷家具损毁严重,清廷得天下后大修皇宫园林,还有清室王公贵族建王府造豪宅,致使能工巧匠们有一个制作家具的机遇。尤其是清帝亲自过问木器家具的材质、样式、雕刻内容及摆放位置等。从上到下,清初的家具制作艺术发展迅猛,留下了一大批精华作品。至今,摆放在北京故宫里的家具,很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精品。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清康熙时期的家具样式,基本上还是沿袭明代家具的传统。雍正、乾隆年间清代家具才慢慢独立开来,形成一种新创造的家具风格。
从艺术风格上讲,清式家具样式变化大,崇尚繁复,用料硕大、厚重,精雕细刻,一张小小的桌上可雕刻数十条龙凤形纹饰及密密麻麻的灵芝、蝙蝠等图案,此外还独创了镶嵌木、竹、石、瓷等工艺,开创一代新风。但从美学上来讲,却是失败了,背离了“少就是多”哲理,背离了明代家具精巧、灵俊、线条柔美的风格,没有让人充分艺术想象的空间。清朝家具如此,瓷器、漆器等也如此,大红大绿大蓝大紫大黑统统堆积在一起,俗不可耐,但俗到头又成为雅了,当然这种“雅”不是有境界的“雅”。所以说,清式家具有皇家霸气,是既可敬之又畏之又应躲之,令人感到震惊奇异,又无可奈何。清式家具是靠气势取胜的,有强迫让人接受的皇家风范。假如是一位有皇家贵族血统的人,有着清朝官僚遗风的人,有着一种为官欲望强烈的人,高高在上坐在厅堂中央的主人坐的太师椅上,会感到坐其它椅子所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假如是一介布衣文人、平民百姓,坐在厅堂中央太师椅上又时间长了,会感到深身不自在,束缚拘谨过多,限制了艺术想象与思考。
说到底,清式家具封建社会气息无处不在。延伸到社会学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是不言而喻的。
清式宫廷家具大都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乌木制作的。清末以来,在民间主要是商人们定做使用的多,这里又多了一层商人气息,中国传统重文轻商的布衣文人敬而远之。此外,生漆过深的黑色调也让人感到阴冷,红木家具更甚。这对崇尚性情自由的当代中国年青一代并不适合。新仿的清式红木家具很多均以原木色调生漆,而不让过深的清漆,说明以新红木家具商人已捕捉到使用者这一心理。
当然,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奇葩—一清式硬木家具有着投资收藏价值,终究艺术与经济是径渭分明的。值得提醒的是,清式硬木家具因结构不牢固、木榫不合理而容易散架,市面上十件清式硬木家具有九件是整修过的,上过新漆的,艺术价值被破坏了,最好寻找原汁原味的没有整修过,原本生漆褪掉露出原木纹者为好,买回来经常擦些核桃油,越用会越古朴。纵然散架的木器必需要修也要修旧如旧。千万不要全部重上新漆画蛇添足。
清式硬木家具五六年前价格已下跌近一半,近一二年价格又回升了二三成,仍有较大的收藏增值空间。但真正的精品只升不跌,万金难觅,这是古玩界的真理。
(消息来源:《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