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的家具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上承两汉,下启隋唐,为以后各朝代中国家具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异族文化和汉民族的传统文明的融汇和升华,中原汉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次新的突破。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中原地区的汉人接受了不少外来的观念。这种风气的传播开始时是自上而下的,并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率先为部分汉人习用。《后汉书·五行志》中便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高型家具便相继出现。胡床等高型家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并与中原家具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椅、凳、墩等家具开始渐露头角,卧类家具亦渐渐变高。
魏晋南北朝家具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出现重要变革——由低型向高型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家具样式——胡床(坐具)、凭几 、椅、凳等等。
(1)绳床——椅子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中的扶手椅
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注:内曰椅子”。
但是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见于南北朝。两晋以前,人们一直都是席地而坐。随佛教东渐,佛教文化和艺术涌入,高型座具进入中原。而在文字资料中同样能找到这个时代椅子的记载。 《晋书·佛国澄传》中有“坐绳床,烧安息香”。《高僧传》中偶“竺佛国澄者,西域人澄坐绳床,烧安息香。” 另外在新疆曾出土了一件晋代座椅残骸,此椅座部以上已经不存在,只有4条腿,腿上有四叶花纹,是犍陀罗风格,非常精美。由此可证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人家开始使用高型家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