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红木文化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从工艺走向产地——张德祥谈红木流派

2014/12/10 10:15: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未岁

晚明以前,家具还谈不上流派,因为所产家具皆被本地消化,而流派则是家具流通以后的事情了。到晚明清初,随着家具的大批量生产,家具文化达到鼎盛,才出现了家具流派一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具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它与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风土民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风俗与木材特产,以及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才逐渐产生了流派概念。流派的本质是反应了在不同生活环境熏染下的人们对家具文化的不同审美取向,这是流派存在的根源。

谈到当今家具流派,张德祥认为,其实真正家具流派的特质正在逐渐消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经典款式的获得都变得极为容易,同时信息的共享也造成了款式及审美的大同趋势,所以从款式上来看,流派已不是很明显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家具流派的特质正在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产地概念,越来越多的红木企业为了突出本产地的特色及重要性,而渐次消融了过去流派的艺术工艺概念,将产地与流派等同起来,以至于如今在人们的概念里,流派文化即为产地文化。但事实上,他们往往在做同一种风格的家具,从款式到造型都没有太大区分,只因产地不同,便分出了流派。不过,张德祥同时强调,中国古典家具最基本的文化理念与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还是基本得到了传承,这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中国广袤的大地注定了她多彩多姿的国家风貌,南北方文化差异由此产生。他们对器物以及形体体量的理解有着明显不同,而这种不同最终又要归结到气候与地域文化上面。不同的生活环境给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构造与生活习惯,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就像勇敢的福建人,他们祖祖辈辈面对着苍茫大海,看惯了浮于波涛之上的一叶扁舟,也仰望着崇山峻岭,深感人入老山后的渺小,所以他们不仅有更亲切活泼的生活态度,更有豁达而热烈的制作家具方式——以用料凸显强烈对比。这也就造成了它们在仿制京作、苏作家具时,也同样遗留下这样的文化性格。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同样一件家具,有些看起来端庄沉稳,有些看起来细致入微,还有些看起来洋气活泼,而如今的流派,就藏在这种细微而鲜明的差别中。以苏作家具为例,他们的家具风格依旧保持着的灵空、纤细、婉约的特性,比例也仍是拿捏得十分准确,基本保留下了江南的明味儿家具。而当地的文化惯性与文化记忆正是在这些细微处存留下来的。不仅苏作,任何家具流派皆是如此。正因如此,哪怕如今已乱了款式,但产地概念还是准确地反应出了不同地域的家具生产者对美的理解与剖析。张德祥认为,流派概念正是在前进的历史中做到了与时俱进,从而生发出很多新的文化内涵。

但无论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差别,但归根结底,还是继承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包含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精粹的传统。中国的家具,在每一笔雕刻、每一个拐角里都蕴藏着儒家的稳定、秩序、适用与入世;也蕴藏着道家的尊崇自然、天人合一;更蕴藏着佛家的禅宗清雅、精妙哲理。这就是东方哲学特色在家具中的集中体现。

家具里,有了协调稳固的比例,有了沉稳持重的性格,再添上些应和天圆地方、虚实相生、纵横捭阖的豁达洗练的禅宗哲理,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家具。

张德祥很欣慰地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继承与发扬,当然,他期望的不仅是今天,更是千百年以后的未知未来。

相关阅读:红木之家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赵亚雨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