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红木文化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古埃及家具

2006/10/18 13:20:00 来源: 作者:
    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30世纪的古埃及,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家具。所谓的成熟,是指它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合理的结构和丰富的装饰。比如1925年从古王国时期的赫特菲尔斯女王陵墓中出土的家具就包括黄金床和坐椅。1922年出土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王座和从新王国时期好几位法老的陵墓中发掘的文物中可以断定,当时的家具已经很普遍了,因为除了象征权势的黄金宝座、反映贵族生活的盖柜、游戏桌外,还有更多的坐椅。而且这个时期的椅子、凳子和床等家具多以宝石、象牙、乌木、金银镶嵌装饰,还有精致的雕刻和水性涂料。

    从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发现,当时的工匠已经能使用锯、斧、刨、凿、弓、椎、刀、磨石等工具,故而古埃及家具的结构也十分先进。采用了卯榫、搭接结构,木钉加金属件也普遍使用。以最能体现社会秩序的坐具为例,就有宝座、王妃椅、礼仪用椅、双人长椅和使用灵活的折叠凳等。几千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有了高效的机器和流水线,但这种结构和工具仍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工艺并没能超过聪明的古埃及人。

    古埃及家具的材料主要是杉木,其次是黑檀木,那里资源缺乏,木材多是从海外运来的。古埃及的海外贸易比较活跃,并配合军事远征的掠夺,为家具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古埃及家具为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腊化时期,它影响了希腊家具,罗马帝国时期。它影响了罗马的家具,到了19世纪。它又影响了欧洲的家具。所以说,它是欧洲家具的楷模。

    再让我们作一个比较,这个时期的古埃及已经出现了椅子,而在另一个文明古国中国。还处于席地而坐的状态——双膝着地的跪坐方式。这种违反人体科学的坐姿很不舒服,有个极端的例子:有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在家。偶尔放松一下身体,将两腿朝前伸平了坐在席上——这种被称作“箕坐”的姿势被认为是不雅观的,有悖礼仪的。孟子回家后撞见,顿时悖然大怒。扬言要休了她。

    到了汉代,为了坐得稍稍舒服些,出现了供人们跽坐时双手扶凭的凭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中国人不必一天到晚地“正坐”了,箕、踞、趺、斜等姿势丰富了坐姿。人们也可以坐在从西域传入的“胡床”(可折叠的坐具,俗称“马扎儿”)上了。唐五代时,中国人的坐姿开始改变,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遍,与此相适应的桌、凳、椅、屏风等形成了,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体系奠定了基础。进入宋代后,中国人的起居中心转移到了地上,终于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跽坐的习惯。也就是说。就坐的姿势而言,中国人将两只紧压在屁股下的脚拔出来。可以在椅子前晃荡,至少用了两千年。

    2000年夏天。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文物到上海后,开箱那天我在库房里旁观双方专家验收。一张公元前1400年第十八王朝的黑漆乌木镶象牙方凳让我非常震惊,凳面是皮质的,四条腿的上部以象牙镶嵌成当时流行的莲花瓣和水滴纹样,下部细腰,至脚部呈喇叭状,并有一圈圈弦纹。在现场的英国专家告诉我,这四条腿是车出来的,因为最近的考古发现。当时的古埃及已经有了车床。

    惊叹之余我不由得陷入沉思,中国确实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在世界文明面前。特别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巴比伦文化面前,我们不可夜郎自大。

    在古埃及家具之后,有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及欧洲中世纪各个时期的家具,我不在此展开论述。但我们必须知道今天有幸被我们看到的西洋老家具是从哪里来的。而且有必要引用一个马克思的观点:没有古埃及和古罗马,就没有现代欧洲。(沈嘉禄/文)

 

(编辑:木可)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古埃及家具 (2006/10/18 13:20:00)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