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大系》主编赵夫瀛答记者问
记者 含笑
《图文大系》主编赵夫瀛答记者问
《图文大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人说,《中国古典家具经典款式图文大系》收录的作品有些确实不错,也有个别的或多或少地有点毛病,指造型方面。也就是说,它们可能称不上“经典款式”。是这样的吧?
赵夫瀛(以下简称“赵”):不是这样的,这是对“经典款式”的曲解。我在本书的《后记》中已经说过,这里所说的“经典款式”,并非指某一件家具(或称作品),而是指某一类家具,或者叫某一种款式。事实上,没有某一件作品能够真正称得起“经典”,而某一种款式,却可以担得起“经典”的称谓。“经典”,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不是某几个专家评出来的,而是全体人民评出来的。比如说圈椅,几百年它都万变不离其宗,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承认它,接受它,那么,“圈椅”这种款式就是“经典”的,因为如果它不“经典”,它不会历经几百还延续下来,还是被那么多人喜欢。所以我们说,“经典款式”是指一种“款式”而言,而不是具体指某一件作品而言。
记:您的意思是说,作为“作品”而言,是允许有不足之处的。
赵:不是“允许”,是“一定会”。再好的作品,也会有人指出不足来,因为“好”永远是相对的。况且,人们的审美视点不同,审美习惯不同,喜好、兴趣不同,对一件作品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比如,近期本刊介绍了一款上海某企业创作的“十全十美”大床,床头上雕刻有莲花图案,河北一家企业老板就说,在北方就不会使用这种图案,他说,北方有句话叫:头枕莲花枕,脚蹬荷花鞋,那是装扮死人的。这就是区域审美取向的差异给出的不同评价。
记:单从图片上看,有些作品的造型确实有可改进之处。
赵:完全是这样。不仅是新家具,现在传世的明清老家具,也并非件件都那么完美啊。关键是让谁去鉴赏。无论新家具还是老家具,有“眼光”的人才能恰到好处地指出它的不足之处,这需要功力,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还是在《大系》出版之前,我们把打样稿拿给伍炳亮先生看。伍先生是我们的家具造型艺术顾问,是有鉴赏水平的人。他指出了许多作品造型方面的不足之处,都很精到。我相信,这要说给这款家具的制作者听,对他一定会大有帮助,会把这款家具改得更到位。我们正在动员伍先生对这些造型上他认为有不足之处的作品逐一做一些点评,然后我们再出一本书,那将是更有意义的一本书,只是伍先生有顾虑,暂时还没有同意我们的意见。
记:我们注意到,《大系》的专家顾问共五人,为什么只有胡德生、张德祥给出了点评,而陈增弼、马未都和陈宝光没有对具体作品进行点评,这是为什么?
赵:本来我们是想让几位专家各点评一部分作品,即每幅作品一位专家点评。是张德祥先生提了一个建议,他说,他建议几位专家针对每一件作品同时点评,并且互不通气,各说各自的看法,那才有意思。我们也觉得这建议好,就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我们把一部分作品图片拿给了胡德生先生,一部分图片拿给了张德祥先生。可他们实在是太忙,他们又不想敷衍,只有认真去写评语,这就需要时间。那是400多幅图片啊。坦率地讲,做这套书花了那么长时间,与专家们忙有一定的关系。当时,我们跟陈增弼老师讲了张先生的建议,陈老师也很赞同。但随后不久陈老师就住进了医院,反反复复,病情一直不稳定。这时不可能再催他来写评语。而马未都先生和陈宝光先生同样也都是大忙人,我们担心,如果等五位专家都写好了评语,出版的时间更会延后,于是,最终放弃了另外三位专家的点评,只保留了胡、张二位先生的点评。我们知道这是令人遗憾的事,但为了《大系》尽早出版,也只有如此了。
记:您认为,《大系》的出版对我们这个行业有怎样的实际意义呢?
赵:有两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对生产企业来讲,有很实际的参考价值。比照作品图片,看看专家的评语,会很受启发,很有借鉴作用。它会推动传统家具造型向更完美发展。第二,《大系》真实地记录了21世纪初年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真实状况及工艺水平,它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 大弓)
本文原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