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智深 摄影:高立
这是中国品茶传统中断的有力证明,我说的是茶具的匮乏。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品茗专用的器具,但多经不起推敲,而且悖离传统。
茶具分煮水、泡茶、盛茶三部分,煮水有水壶、加热器两件,水壶以陶以金属均可,惟是金属会稍微影响茶质的释放,但只要金属的质材好,区别不算很大。加热器古代用陶炉置炭,讲究的茶人会严格选炭,唯恐劣炭的杂气挥发空中,干扰嗅觉,现今楼宇结构已不适用炭火,将将就就用酒精、电炉、电磁炉也就只能如此,难以苛求。
问题是出在水壶的形制毫不讲究水流的形态和速度上,须知水流的缓急粗细是泡茶的关键之处。水壶的功能不仅仅是让水可以流出,而是可以让水如何流出,形制的大小、线条和壶嘴、手把的设计,都应该符合人体力学,才能让茶人足以调整和发挥。放眼千百不同的煮水器似乎都完全没有往这方面着想。
泡茶的茶具如果选壶,需再配一壶承,如用盖杯则需连杯托。紫砂壶和潮汕朱泥壶因历史悠久,前人的心血荡漾未尽,基础还不至无存(此前不伦不类、望之寒骨的花货今已骤减),然而细致的地方丧失甚多,举其要者,如壶盖钮为了防滑,传统讲究要揉粗砂,钮形亦要偏向长和扁,离壶盖须有若干距离,才达到盖钮这一环节的标准用途;壶把则要微微扭曲,以符合拇指食指把壶时指型和力度的差异。其实这种处处斟酌的心思,今天汽车或者许多生活用品都十分注重,若然思之,可以过半,不知道声声标榜艺术的造壶名家为何就不为茶人考虑一下?何况老壶本就具备,略微考究即可。
若用瓷质的盖杯所要注意的细节也根基一样,而不是今天竞相以釉色图样变化为尚的本末倒置。
最最教人无奈的是茶杯,这茶叶在浸泡时,物质是在逐渐分解的状态,所以把茶汤从壶中倒出,主要是切断茶叶分解的状态,令茶汤重新组织,故此茶杯的质材和线条起了影响茶汤的组织的决定性作用。
杯形要求呈流线形,一是便于茶汤流注时接触到的表面面积更大,二是使茶汤流淌到嘴里时更为顺畅,至于非常细致的要求如杯缘的厚薄处理和杯子的重心则在此不表。
茶人对杯型的选取还算较为容易观察得到,但每每难以测度、甚至完全忽略的是透明无色的釉。釉虽透明,但烧制的配方和温度不一而会有粗细之分,甚至有些会使茶汤或苦或涩,这些知识完全不普及,所以纵然制杯者用不合适的釉,茶人亦无从知道。极为盼望业者能慎重分析应用,而品茶人亦将眼界拓开,注意力不再专一于茶叶的品质,而是一杯好茶应该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
至于辅助性的器具如茶则(量茶用具),水盂等制作当然更不为人重视。
最后要提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审美”,茶道是多样艺术品的综合,茶叶为主当然不容置喙,茶人的修养容日后单论,而对器具的搭配和应用则全是个人审美观的体现。
今天流行的所谓全套茶具,意指壶杯等同色同样的成套,首先,外观上即是餐具的概念,因为餐具的作用全是“盛具”,盛菜盛汤盛饭,所以不用变化;但茶具壶和杯是两种用途,若加水盂,那是第三种用途,壶承那又是第四种用途,各不相涉,如上大小不一,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做成一式一样,而观之者亦会乐意用之。
中国历代瓷器有各大名窑,官窑的典雅、钧瓷的流丽、龙泉的厚润、景德的纯巧,应该各自发挥所长,而不是盲目的成套蠢笨地生产。如景德擅长小杯、羹碗,官窑钧瓷可做壶承和水盂,只要一心精专,何愁茶人不识是宝。像紫砂又不潜心制壶,非得配杯配碟的,闹得茶人用时面前一片乌黑,茶杯质地如何能和瓷器比较精腻,这不啻自暴其短,误己误人。
品茗既然是中国人引以自家的艺术,那总要从艺术的层面钻研,而不是流落到卖艺甚至不如卖艺的角落去。日今自称爱茶之人,在一大漏盘上,乱陈俗具,都也罢了,把水溅得上下齐飞,茶碎茶末残躺在盘上盘下,四字足以当之,不忍卒睹!
作者简介:杨智深,著名编剧、茶艺大师,生于香港, 86年在香港创办中国茶文化课程,经十几年研修,精于茶艺。附:公司名称:穆如茶制,地址:22院街艺术区2-66号,电 话:5876-0305
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