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文 小春/摄影
坊间曾流传过这么个段子:搞收藏的人中,戏演得最棒的;演戏的人中,字写得最棒的;搞书法的人中,茶道最棒的……这人是谁?
谜底是:张铁林。
没错,五岁开始习字,演戏只演皇帝,品茶最爱铁观音,说的就是他。最近我们逮住机会拜访了一回张铁林,目睹了他的茶墨情怀。
“中国人有一句流传了几辈子的老话——无酒不成席,说的是酒如何在国人当中普及,似乎每顿饭都离不了它。其实,咱中国人更离不了的是茶,茶比酒给人的感觉更亲切,更随常。”
可能正因对茶这份深入骨子里的爱,几年前,张铁林做了某家著名茶叶品牌的代言人。前不久,《凤山茶歌》开拍时,张铁林又被请去,演了剧中故事的男主角,在剧中成了一个采茶制茶的工人。
从音乐电视画面上看,张铁林客串了一把茶叶行当从业者,但对中国茶文化,现实中的他的确也了然于胸。在这次茶文化论坛上,他侃侃而谈:“中国茶的讲究太多了,一是产地,产在某地某个位置的地块上,是沙质土还是粘土,向阳坡还是背阴坡;二是讲究制茶的工序、火候;三是讲究泡茶的工具;四要讲究泡茶的水,像王安石让苏东坡取长江水的典故很能说明水的重要;五要讲究喝茶的氛围,甚至衣装打扮……”
据助手透露,张铁林平生素爱品茗和字画。前两年,他曾参观过安溪铁观音等中国名茶产地。在茶厂参观制茶工序时,张铁林对延续具有数十年传统历史的做法——制茶工人用手揉茶叶、烘焙等工序非常感兴趣,连称“真是出神入化”。有一次,他走进厂家的茶叶仓库,为仓库内的茶香所迷醉,朗声说道:“给我一张床,一张画案,让我住进你们仓库得了,我可以天天泡茶,天天写字!”
鲁迅曾经妙论喝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张铁林则向来客引用了
张铁林生于唐山,但自小却是随父母在文化古都西安长大。当年,西安碑林就在他家不远处,曾是他家的“后花园”,从小嬉戏其间,碑林里哪一块碑在什么位置、何种风格,何种字体,他都如数家珍。回忆起那段岁月,张铁林痛快地说“那年头的石碑还没被玻璃罩起来,许多名碑我都临过,现在谁再去临帖,可就没这好福气了。”
幼年嬉戏于碑林,中国传统书法的精气神自然就在自己身上生根发芽了。“别人近墨者黑,我是近墨者香。我好像天生就跟咱中国的纸墨有缘,无论在海外留学,还是四出拍戏,我都没离开过墨香,没有间断过对书法的学习,至今还一直保持着用毛笔写日记的习惯。”
看
收藏圈里不少人知道,张铁林曾经花250万元,在上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买回了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三十九通手札。也难怪人们传播那个调侃他的段子,在喜欢书法的人中,并不是谁都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人们常把张铁林、王刚、张国立称作“铁三角”,巧的是,这三位都喜欢收藏。但张铁林透露,他和王刚、国立的兴趣都不一样,他喜欢“带字儿的东西”。
这让人又联系到了张铁林写日记的习惯,能把写日记坚持30多年,肯定是一位习惯于对自己心灵说话的人。大概正出于这个原因,
对张铁林的经历,他的粉丝们肯定耳熟能详:1973年高中毕业后到临潼农村插队,1976年返城成了一名搬运工。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演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影片后,1987年赴英国留学,四年半后在英国留校任教。此后为BBC拍过纪录片、为好莱坞大导演乔治卢卡斯当过副手,九十年代初他进军港台,后又返回大陆舞台,开始饰演一连串的皇帝……
这不免叫人感慨:在国外游历那么多年,居然一直不离中国的茶香与墨香,肯定是深得传统文化三昧,怪不得演起古装戏来那么得心应手啊。
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