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摆放着六七件紫檀雕件,上面划痕累累,划痕下的白茬更是清晰可见。周末接到朋友的电话,赶到他家,却瞧见如此“惨不忍睹”的场景。我刚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孩子弄得一片狼藉。谁知道,朋友说这是他自己弄的!
原来,这朋友受我熏陶,也喜欢上红木物件。就在前几天逛市场的时候,他买了几件紫檀根雕、黑檀弥勒佛雕塑和檀香木雕件等物件,也就六七件,总共花了近四十万。朋友有心跟我显摆,我却没时间看。结果,他赏玩了几天,发现色泽不太对,便对着紫檀雕件刮了两刀,却意外地看到了里面的白茬。结果,刮了一层又一层,场景不堪入目。我上前打眼瞅了瞅,不看刮过的地方,还真难以分辨。要不是朋友刮出来的白茬,说不定我也会上当。其实,这种为白皮染色造假的方式已经不足为奇。在我的指点下,本着大事化小的想法,朋友打电话给卖方,将对方大骂了一顿,并让卖方退了货。庆幸的是,朋友并没有损失多少钱。只是这一番折腾,让他对红木物件真是存了万分谨慎,不敢再轻易触碰。果真应了那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朋友的“紫檀”雕件之一,如果不刮,外表并看不出问题
我知道还有一个消费者,碰到的事情比他的还离奇。这个消费者经常研究红木家具,对木材也算懂行。前两天入手了一套黄花梨的圈椅,回到家看着十分舒服。可几天之后,越看越觉得古怪。面板看上去还好,其它部分看上去却怪怪的。虽然说不出什么来,总觉得色泽、纹路有些不对。最后,他实在忍受不了,便用刮刀轻轻刮了一下。这一刮,傻眼了!这哪是黄花梨,分明是用别的木材为瓤,在外表贴了一层黄花梨的皮。这一下气坏了,直接装上车,去找商家退货。
左图:家具刮掉表皮,露出非黄花梨材质的木材 右图: 腿部贴皮十分明显
其实,在木材上下功夫的损招还不少,贴皮、上色算是比较大众化的造假方式。此外,还有掺料的方法。掺料分两种,一种是掺纹理相似却十分不值钱的假料,一种是选用纹理相近的红木掺入价格更为昂贵的红木类材料。前者有花枝掺入黄花梨家具中,后者有微凹黄檀掺入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家具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根源上也是因为商家看重了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的心理。中国有句俗话“价廉无好货”,如果在购买过程中不贪图小便宜,选择有品牌、信誉的正规知名厂家购买,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相关阅读:新浪红木频道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