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透亮的皮肤,夸大的长而窄的脸,身躯细长呈圆柱形,硕大的乳房占据了身体的近四分之一。这是在十里河工艺古玩市场上看到的充满野性但质朴十足的非洲传统木雕。这种奇怪的木雕,和我们中国细腻精致的传统木雕大为不同。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但不知为什么,从雕刻的人物整体看,却是那样的具有动感,让人感到木雕是有生命的,它是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立刻就是伴着木鼓跳起舞来。见到我对非洲木雕非常专注,店主张女士主动走过来,讲起了她对非洲木雕的认识。
张女士是从事绘画艺术的,到过非洲很多地方,在贝宁住过5个年头,对非洲的雕刻艺术非常倾心。“据说毕加索的立体画风格就是得到了非洲几何形状面具的启发。”非洲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脸上的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
木雕在非洲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西部非洲,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口衔刻刀来到人世的”。意思是说,木雕艺术与人类同生并存。早在史前时期的非洲岩画中,就有木雕存在的遗迹。但一些学者认为,非洲木雕艺术的历史大约也就两千多年,因为真正的木雕艺术始于利用铁器“雕木为具”。
木雕在非洲的地位就像石雕在欧洲,陶瓷在中国。木雕雕刻家在大部分非洲地区都备受尊敬,木雕艺术代代传承,学徒经过三年左右的观察和模仿逐渐掌握这一技能。木雕一般由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是主要的工具,雕刻完成后通过烧烤或者用木灰着色,色彩来自植物和矿物质。非洲木雕相对来说容易出现裂缝,这是因为他们的雕刻多用未完全干燥的木头,因此更应注意保养。他们既使用软木,又使用硬木。硬木有铁力木和乌木。黑人雕刻家用硬木制成小雕像,表面平滑光亮;用软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粗糙,经常涂上白、黑、红褐三种鲜艳的颜色。
非洲木雕多为宗教题材,雕刻造型全部为静态,而且多为单个人物,面目表情善于夸张。雕刻并不注重写实,而是试图展现一种自然的本性。他们大多认为有一个万能之源的神,能使一切生命运转。人们借助宗教祭祀仪式,让这些神灵降临到雕塑里,并从它们那里获取神灵的庇护和智慧。他们相信死者永远存在于活人中间,而木雕正是其祖先灵魂的化身。也许是为了让灵魂有较大的空间栖身,非洲人物形象的头部显得格外突出。
非洲木雕艺术作品的重要特点是节奏感!艺人们通过安排雕像的各个部分的体积、形式及空间位置,使手中的雕像表达着各种感情。他们赋予雕像不同的节奏,使作品产生出稳定感或灵巧感、重量感或轻盈感、宏伟感或优雅感。非洲木雕人像的面部表情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经过许多世纪的演变,又发展为无数种变体。雕像艺术家经常在椭圆体的头上直接雕刻五官。雕像的眼睛是杏核眼,微微凸起,没有瞳孔,一条竖的细缝贯穿眼睛中间,形成一种忧郁的眼神。还有用白色贝壳作眼睛,甚至用钉子、玻璃珠子等发光材料作眼睛。雕像的嘴在面部表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用一条宽的或窄的缝隙来表现。缝隙中,有时表现出牙齿,但很少刻出嘴唇。非洲木雕中最具盛名的有巴库巴族国王雕像等。非洲的木雕作品千姿百态,广泛运用夸张手法,使其具有强烈的节奏和动感,且粗犷与细腻并存。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西欧、北美和日本已成为其热销市场,在我国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