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古董到收藏古宅,这位加拿大华裔发生了从“玩”到“爱”的转变,“宝物不过只能在手里停留数日”,他关心的是那些濒临消失的中国艺术,“我要去保护它们。”2000 年开始,黄修志在上海周边购买收藏了徐志摩、杜月笙等人的150幢老宅,藏品还包括静安寺修葺时拆除下来的整个大雄宝殿。此后,他在乡下买了块地,预备把这些古建筑依山傍水全都原样兴建起来。
从“艺文古村”到“醉枫园”
杜月笙的老宅和徐志摩的书房现在都躺在黄修志的仓库里。仓库位于江苏同里,由于当年杜月笙喜欢用门板直接贴在家中墙面上,结果杜宅100 多扇门板就占了两个仓库。杜月笙老宅客厅里的那根黄金荣送的10 米长松鹤大梁也静静地横陈其中,据说是楠木做的,几个工人都抬不动。
而其他各种从古建筑中拆除下来的佛像、土砖、雕梁、匾额都分门别类地成堆摆放着。脚下随便迈过的石桥、碑柱都是从四方收罗来的古物。仓库入口处有几根大石柱,其中两根便是唐代的瑞鹤祥云柱。
“这是桐油泡过的,所以不怕虫柱。”黄修志身边专门负责项目的王工程师指着仓库里红木雕花大梁说。在尘土蒙蒙的砖石中,这根从静安寺大雄宝殿拆下来的雕有艳红宝蓝图案的大梁,尤其光鲜。
园林的入口处也有三根古石柱搭成的门廊,“古时凤为贵,看这石雕全是凤凰在上。” 黄修志喃喃自语。这里的建筑群和杜月笙、徐志摩的房子一样,每样东西都是从推土机下抢回来的:精致错落的苏州院落、从巨鹿路上买来的一幢清末时的民居,还有从浙江海宁运来的凉亭和回廊。
最初, 黄修志在青浦朱家角西侧购置了一块田地,预备在那儿兴建“艺文古村”,原样重建他买来的所有老宅。“这样的位置,既与古镇呼应,又自成一体。”但后来,那块地按照城市扩展规划,又要开发新楼盘,于是,黄修志开始搬家。当时正在那里搭建的静安寺佛龛,又一次被收回到仓库里。
“这里收藏的,都是我认为有价值,但得不到应有保护而濒临消失的旧建筑。”黄修志说。
“我要参考杜月笙后人的记忆”
黄修志最骄傲的收藏,是在他手中保存的最古老建筑——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浙江海宁的祖居。2001 年,黄修志从报纸上得知,浙江海宁西南河一带即将进行拆迁,而徐志摩的祖居就在这条路上。徐家的老宅子距今已有480 年的历史。
徐家在海宁有两处宅子,一座是徐志摩和陆小曼新婚时的住所,属于民国建筑;报纸上报道的要拆迁的房子始建于明代,徐志摩在那儿度过大半生的老宅。因为房子周边环境破败,房子也因年代久远而难以整修,当地政府认为没有必要保存两处“徐志摩故居”,决定保留一处拆迁一处。
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黄修志一刻没停留来到海宁,出手100 万元买下了整个徐家老宅的9 套房子。对这次抢救行动,他回顾道:“其实,徐志摩是在这座祖居里出生的。里面的那间书房,是徐志摩成长的地方。那间民国建筑,他住的时间很短,当然那幢房子也需要保护,但就历史价值而言,这幢明代古居意义更大。”
徐家老宅的拆除十分考究,弄不好就是破坏。黄修志派过去的能工巧匠,在海宁一拆就拆了4 个月, “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要编号运到工场, 让老师傅去修。修好了,检查配件没有问题了,再放在仓库里。”
在考察徐志摩古宅的时候,黄修志还发现了西南河街上的68 间老房子,“这一条街,都是保存完好的古居。这一带,在中国历史上出过多少才子?”于是,他又买下海宁整条街的古宅。
黄修志买杜月笙老宅的时候,情势很急。推土机像作战的士兵等在老宅旁边。卖房的人知道有人要买整幢房子,乘机抬价。但黄修志顾不得这么多,“ 杜月笙的老宅还是很值得保存的,想想以前这门口进进出出的,都是何许人也?”这幢房子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大院门口是恢弘的罗马柱和石雕,门廊上却雕刻着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还有“竹苞松茂”四个字。
门廊青石上的凤凰图还是工人在拆除中才发现的,之前上面糊着一层水泥。为什么要遮蔽凤凰图案?这个悬案反而让黄修志很满意:“这肯定又是一段历史。”
为了购买、修复杜月笙这幢房子,黄修志还专门飞到加拿大,拜访杜月笙的第七个儿子杜维善。他说:“我要弄清这幢房子的历史和结构,才能确定购买。收购后如何修缮,也得参考杜月笙后人的记忆。”
“有了屋前两棵松,老宅才活起来”
修缮兴建一幢古宅比建新房子要困难得多。黄修志专门聘请来的王工程师手中只有最简单的图纸,房子的面积、布局,都要受到现有材料的限制。因为建筑材料长年失修,腐烂不少,很多买回的老宅经过清理后,体积会大幅缩水,利用率很低。
园林门口,有一处古代的回廊,柱子都用麻布包裹,网状的布条在风中飞舞。黄修志说:“在古代,都要用麻布把木头包裹起来,然后再上漆,这样柱子才不容易腐烂。”
黄修志为此从乡间请来了50 多个工人,专门在他的工场里“修旧如故”。他在园林里经常遇见他们,对每个人都能亲切地叫得出名字。黄修志说:“你要把他们当艺术家对待,不要催活。催急了,他们就做不好了。”
可是,谙熟中国古代营造技术的能工巧匠越来越难找了,就连老房子上的茅草顶都成为难题。黄修志甚至派人去江苏淮安,在当地找到新茅草,这种草过二三十年都不会腐烂,而会做茅草屋顶的师傅,最年轻的也67岁了。
因此,园林里的工程进展缓慢,几年来,完工的建筑只不过6 幢而已。王工程师说:“因为这些建筑都严格要求用旧建筑中拆下来的东西,这样才能还原历史。比如院子里的窗棂,需要20 扇,但现在只有10 扇,我们就得等,等到颜色、尺寸都一样的来了,我们再开工。”
黄修志对于工期一向不介意。他说:“自私一点说,我要把这个事情留给自己慢慢做。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享受。”营造古宅费时费力费钱,为了修复咸丰年间一个叫“时宣堂”的牛皮草货公所,黄修志先找树。他找到了两颗古松,然后才把这座三进的院子修了起来。“有了屋前两颗古松,这座老宅子才活起来了。谁看见老树,谁都会相信这屋子一直在这里,地老天荒。” 黄修志说。这座牛皮草货公所,是旧时牛皮草货商人歇脚之地。公所的石碑上刻着“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黄修志很喜欢。
在修复“时宣堂”时,黄修志要求连地板都按当年细细的木条拼成,老房子的内墙面,也要用传统的方法来复原,涂墙时不用水泥,用的是石灰、纸筋和稻草的混合原料。
事实上,屋子里的桌椅摆设也是古董,因为簇新的红木家具显然与整个老房子格调不符。屋子里的雕花木桌用了清代一个大宅横梁的料“。因为它腐烂后,只有这一节可用。”黄修志说。“时宣堂”被黄发现时,里面已经住满了72家住户。一对新婚夫妇把子房间门口的大柱子锯掉了四分之一,以方便出入“。这根柱子,我们想办法修复了,就差一点。”他感叹道, “如果这些建筑我不买的话,就真的被毁掉了。”
“挽救濒临消失的中国艺术”
黄修志是加拿大籍华裔。长大后,他和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来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经商。除了贸易,他还从事航运、成衣制造。年轻时,黄修志精通四国语言,醉心于冒险、跨国生意和周游世界。“我几乎什么都玩过了,开跑车、开飞机、开游艇。连续几十小时工作,为了一笔大单不睡觉。”回想起来,黄修志说:“过去都很尽兴,但都比不上现在来得有意义。”
黄修志一直酷爱收藏。他在上海的一处居所里,一楼的四套房被打通,扩成400 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任何屏风遮拦,各式古董摆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购买古董是他的爱好,从家具、佛像、首饰到油画,黄修志的藏品已逾千件。“不过,我现在已不大去拍卖会了,拍回来的东西在家里放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卖了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赚钱,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一件宝物在你手中停留数日,又流转出去。我现在关心的还是那些濒临消失的中国艺术,我要去保护它们。”他说。
2000 年,黄修志第一次收藏到一座乾隆十六年间的建筑,斑驳的大门令他心动,“我完全可以想象以前在门里发生的事情”。他买下这栋建筑后,从此再没有停止买老房。
专修过艺术和工商管理的黄修志来上海前,并不熟悉中国文化。十几年下来,他练得一手好毛笔字,对中国的旧闻典故都能信手拈来。他爱古诗,喜欢唱老歌,比如“东方红”或“夜上海”。“其实,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
[ 网站编辑:郭花芬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