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空气清凛。裹着一身寒,穿过银锭桥,拐进胡同。明媚的阳光,被风散在灰墙的瓦砾间,铺满石板路的缝隙,随着鞋子的起落,在脚下跳跃。将脚步停驻在大金丝胡同甲33号院,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吱呀声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闯入眼帘。
老爷子背靠楠木柱子,稳坐在盛放一地的阳光里,眯着眼睛,迎着你的目光,对你微笑。
老爷子就是33号院的主人,张敬。 张敬告诉我们,这是座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老宅子,至今已近400年。
33号院从前叫净海寺,曾是一座香火极旺的庙,
后来被张敬的父亲改成了一座民宅
陪嫁樟木箱 封存母亲念想
曾经,33号院是一座香火极旺的庙,名叫净海寺。一直到解放前夕,这里都是许愿还愿的地儿,承载了不知多少人的喜哀,直到我的父亲将院子买下,改为三进院的民宅居住。如今,院子传给了我,我将它向国内外游人开放,展示老北京的生活。
院子每个房间门梁的匾额上,都有著名画家何大齐的题字。正北室的匾额上是“涵虚堂”三个字,涵虚堂里除了桌椅字画,还有一只樟木箱子,虽然红漆已经斑驳,但却是我的最爱。
樟木防虫,适合做衣箱,樟木箱曾是非常风靡的陪嫁。这只樟木箱,就是我母亲的嫁妆。
那是20世纪30年代,我的母亲正值花一样的年龄。在一个明媚的清晨,一支吹吹打打的娶亲队伍,把她的心扰得有点乱。她被新郎带出家门,坐进轿子里,戴着红盖头。她不知道走了多远,只隐约听到马蹄声。是的,身后的几辆马车,放着8对樟木箱子,里面安置着她的裘皮和丝绸,那是父母为她精心准备的嫁妆。
终于到了前门,她被搀着下轿,迈进她和他的家门,迈进新的生活。
樟木箱曾经非常光鲜,像是母亲动人的容颜。然而,在沙子一样流逝的岁月里,箱子和主人一样,被时间磨得不再明亮,渐渐变得平实。后来搬了家,不断添置新的家具,陈旧的樟木箱,便被父母遗落在布满灰尘的角落。直到母亲去世,我们兄妹几个商量,把遗留的6只箱子搬到各自家里,算是存下些对母亲的念想。
每次看到这只樟木箱,我的心都会变得柔软。这里面,装满过少女的期盼,封存过年轻的美好,也承载着我们几个兄妹的成长。
我恍惚间看到,母亲还站在樟木箱旁,将我们兄妹们洗净的衣物折好,弯下腰,妥贴地安放在箱里。
[ 网站编辑:姜萌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