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中式风格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御典红木打造新中式家居 诠释古雅之美

2014/9/17 10:36: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李玉华

国庆将至,家居装修的复古潮流也悄然风行起来。将古典语言以现代手法诠释,注入中式的风雅意境,使空间散发出淡然悠远的人文气韵,这就是新中式风格。“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生活在喧嚣的都市,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御典红木

归去来兮,胡不归?时光流转,淡淡青花、冉冉檀香也许寄托了很多忙碌的都市人内心深深的眷恋和向往。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御典中式家居风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御典中式装修、中式家具正在成为一股全新的时尚风潮。

细节为王 古典式样显风格

一直以来,御典中式的装修风格虽因意境优雅、品味脱俗而受到大家的喜爱,但却因中式家具价位较高、装饰过程过于繁锁无法纳入都市年轻人的时尚选择中。年轻人担心,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会让房间显得呆板、陈旧,显得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

御典红木

客厅的一侧摆放一组红木材质的御典中式红木沙发,厚重的颜色和纹理充分体现出稳重的感觉。在沙发旁,放置一盏暖色的仿古落地灯,古色古香的气息可以让每一位走进客厅的人感受到一股中国风,尘世的纷扰和杂乱瞬间消失不见,给人以安静祥和的心情。

移步换景 彰显经典中国红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这个颜色甚至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除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红色之外,中式家具和饰品往往也是颜色较深的深红色、黑色或者暗黄色。但如果整个房间都使用这些颜色,会显得过于凝重,给人压抑的感觉。因此,在选用花梨木、红木等深色材料的时候,墙面和地板最好选用纯白或米白来点缀。这样,色彩既不过于压抑也不至于轻浮,合理的经典配色应该让房间既充满“中国风”,又不失现代的气息,让人的内心觉得平静而放松。

御典红木

在空间格局上,中式传统居室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依据住宅使用人数和私密程度的不同,需要做出分隔的功能性空间,采用垭口或简约的博古架来区分。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通过这种新的分隔方式,单元式住宅就展现出御典中式家居的层次之美,特别是在面积较小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就变景”的装饰效果。

画龙点睛 传统饰品无须多

御典的中式装修在布局上与欧美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风”讲究的是空间的互相借鉴和渗透。如果房间里放置的是中式家具,就不能悬挂一盏地中海风格的吊灯。如果书房以古典样式为主,就不能放置一把后现代风格的金属坐椅,否则就会破坏原本具有的中式风格。

中国的传统饰品向来独具特色,比如造型雅致的烛台、吉祥如意的年画、红色喜庆的中国结、绣着鸳鸯戏水的沙发靠垫等,这些传统饰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极强的装饰效果,只需在客厅里合适的位置摆放一两件富有传统中国风情的饰物,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这座居室中的青花瓷盘、中式条案、名家水墨……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在选择窗帘、家具甚至电脑机箱时,还可以选择以书法或者国画作为底纹的款式,这样可以在不经意间增加房间的中式风情。一卷古籍、一盏明灯、一壶清茶,再搭配几只青花瓷茶杯,如此充满中式浪漫的夜晚,谁会不为之心动?

相关阅读:红木之家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