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昌盛
博物馆大门为明代原物
明清两朝32名新科状元题写的匾额40多方,13名榜眼的题匾,同一科状元、榜眼、探花的题匾,这就是科举匾额博物馆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该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高碑店通惠河旁。
昔日这里曾舳舻蔽水,沿岸茶楼、酒肆、商亭、作坊喧闹声此起彼伏,不过如今已被从容淡然所取代。也许是祖先择水而居,高碑店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正是这个原因,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才选择在这里“落户”。
科举匾额博物馆周围幽静的小径、婆娑的杨柳、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衬托出了博物馆悠远深邃的文化氛围。当一座原汁原味的明代文武状元高浮透雕牌楼和象征文武状元的石客人像相映眼帘,表明你已到了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大门。
科举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跨入牌楼式大门,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励志堂,这里放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的科举门。这座科举门实际上是一座汉白玉石雕牌坊,其顶部为元代汉白玉石刻遗存。其实,以前的贡院考棚、州县府学、文庙等考试及教育场所,都立有这类象征意义的牌坊,但是在正中所刻文字一般为“禹门”或“龙门”,唯独这座牌坊正中所刻文字为“科举门”。
“科举门”之所以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因为此坊立于重武轻文的元代。元代轻视汉人,疏于文化,所以汉人依仗的科举自然受到了“冷落”。在整个元代,只有四十多年举办了科举,并且没有固定的考试周期,考试的间隔短则两三年,长则相距十余年。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读书人的出路是非常渺茫的。因此,汉人官员在石牌坊上镌刻“科举门”,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实行的强烈渴望。据专家考证,此门现在国内外仅存一件。
匾额
进士厅:一代进士风采的见证
穿过励志堂就是举人厅了,一座两层楼高的仿古展厅,布置得古色古香,踏入展厅环望四周,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看看那一方方的匾额,有康熙时期的、有清乾隆时期的、有清光绪时期的,这些匾额是清朝各个时期科举考试的见证,也是一代举人风采的见证。
道光12年同一科状元、榜眼、探花所题写的匾额。状元吴钟峻题写的“高步蟾宫”,榜眼朱凤标所书的“太史”,探花季芝昌题书的“匡邪弼恶”,就是进士厅的珍贵展品。
这里有清进士李鹤年的手笔,有清榜眼朱凤彪的墨宝,这里还是清朝武举考试辉煌的见证。看,这是光绪辛卯年武举考试的第三项拿石礩子。馆藏的石礩子为四块,分别为四个型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另外还有特头号为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礩。四个型号的石礩均为长方形,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
用手感触着一个世纪前的文物,触摸到一百年前的历史,似乎看到了那些彪悍的考生们在宽广威严的校军场,在军鼓隆隆中,向众考官举石“献印”。“献印”,要求将石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四块石礩的制成年代距中国最后一场武举考试仅仅差三年,所以他的特殊意义可想而知了。
馆中还珍藏着“凤毛济美”、“高步蟾宫”、“文元”等匾额,它们像一位位历经世事沧桑而又睿智非凡的老人,向人们讲述着遥远的故事。
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