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位于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内,是一所具有北京传统特色的小四合院,茅盾一生的最后几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整个圆恩寺胡同几乎都是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高高的门楼,雕梁画栋的装修。茅盾故居在这胡同里反倒显得很平凡、朴素。茅盾先生所居住的这个四合院是在道光年间所建,在清朝时期为朝中三品官员的住所。四合院共两进,与当时官员的官衔相比,倒显出些许寒酸,可见也是清官的宅子。
推开两扇吱吱呀呀的红漆木门,迎面是东厢房的一堵墙壁做的影壁,里面的工作人员李老师说,这个影壁不是很讲究,要是大户人家的影壁都是单独的,而在这里却用墙壁来代替。
影壁下面灰色砖墙因为岁月累积而留下了阴阴水迹。白色漆面上是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
走进院里,感觉更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学生时代就是读着他的文章慢慢长大。院落中间茅盾的雕塑更感觉到他的慈祥与亲切。雕塑正对着院里的葡萄架,架下还有他亲手为孙女做的秋千。细细聆听,仿佛还能听到他晚年与孙女一起玩耍的欢笑声。
四合院是近年花了上百万新装修过的,红门绿窗显得崭新明亮。正房与东厢房内的陈列展示了茅盾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道路。东厢房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了茅盾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文化建设和世界和平所做的不懈努力。展品中包括代表证、创作原稿、记录手札以及他使用过的钢笔、录音机、印章。每个木质花几上面都呈放着茅盾先生的一件遗物,一块手表、一支钢笔,都记录着茅盾生前的点点滴滴,让后人更多的了解这位历史的名人。
茅盾故居共两进,后院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茅盾起居室和工作室,故居内的书房、卧室、会客厅等处陈设都是按照茅盾先生生前的原貌布置的。
走进后院,院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台已经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冰箱,这台冰箱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茅盾先生置办的。如今已经成为一件古董被陈放在院内,经过雨水的冲刷,已经面目全非。故人已逝,而物却依然,让人有一种物似人非的伤感。
进门是茅盾的会客室,这里是茅盾与比较亲密的朋友交谈、会晤的地方。进门就闻见一股樟脑的味道和书香,李老师介绍说,这里放的是茅盾先生的40套文集,也是他工作的地方。会客室进门比较显眼的地方摆着两把椅子与一个几台,简单、朴素。别看这简单的两把椅子,曾经接待过无数的作家,其中有冰心、沙汀、艾芜、巴金等名人,让人想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古诗。椅子后面是两组玻璃书柜,里面放满了茅盾文集,还有他译注过的作品。那卷卷发黄的书籍,参差地罗列着,上午的阳光洒在上面,让人忍不住想阻止这岁月匆匆溜走的脚步。柜子上的玻璃罩下摆放着茅盾先生曾经用过的物品:毛笔、钢笔、印章、瓷器。看那笔毛现已散落的毛笔,茅盾生前经常就是用它题字、习文。而那支平凡的钢笔,又写出多少令人鼓舞的文字?
自古文人的居室都可以说是陋室,茅盾的起居室里几乎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几个衣柜、一张小床,一个简单的家。床边的木头小凳子上还放着茅盾生前喜欢读的几本书。床边的硬木写字台是茅盾以前写作的地方,在最后几年,茅盾就是在这个书桌前伏案写下了他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柜上的小盒子里放着茅盾爱人的骨灰,墙上挂着茅盾爱人的遗照,橱上面满是茅盾生前吃过的药,床前还挂着茅盾生前系过的白色布条裤带……此情此景,让人想起茅盾晚年凄清的生活,一位老人,孤灯清影,在书桌前用笔记录着自己此生的所有回忆。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