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恩师冯文土先生
他14岁踏入木雕艺术的殿堂,绘画设计和木雕创作是他的偏爱与专长。他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有着崇高的人品和威望、精湛的技艺,蜚声海外。他就是我的恩师、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树皮雕、自形雕、半圆雕技法的创始人。
冯文土出生在有着中国木雕之都美誉的东阳,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阳木雕技术学校,从而开始了木雕人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近代我国木雕泰斗、有着木雕宰相之尊的黄紫金老先生发现,慧眼识珠,成为了黄紫金的入室弟子,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冯文土在创作
从此便经常在乡间常看到师徒两人去看乡间的戏剧演出,这是师傅考察徒弟的观察力和创作天分。一次一次看戏回来,思潮也一次又一次如泉在涌,精美且又构思巧妙的画一副又一幅地跃然纸上。由于技艺超群、创作丰富多样,多年来师傅一直担任东阳木雕总厂技术厂长、东阳木雕研究所所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东阳木雕集团总工艺师等要职,专心于技术开发与设计创作和培养后人。并发表论文十多篇,总结了东阳木雕的十多种技法,编著了《东阳木雕技艺》一书。
沉醉在木雕艺术的世界里,他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从事东阳木雕50多年来,共创作作品万余件,获奖和优秀作品就达上百件,多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藏。民间收藏家的收藏作品己无法计数。
四大名著红楼梦
文如其人,艺人作品如实地显示出自身的本质力量,包括意识、人品、情趣等广泛的内涵。冯文土大师的芳香恰恰就是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自然、扑实、高尚等素质和审美心里的物化所散发出来的。除了把东阳木雕溶入于现实生活,在创作过程中又向生活学习,拜造化为师。善于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使雕刻出来的作品中的形象比生活是更生动更优美。
树皮雕《喜满堂》就是釆用带瘤疤树皮边料,以特写的手法,对仕女和婴儿做了一丝不苟的精心镂雕,不仅追求了木材外皮粗糙的自然感,而且努力抓取瘤疤的特牲和內在的精神。使人感到真实自然,生动可爱。由于利用了树皮和木材的对比,更加突击粗犷与细腻、母爱无限的感人情景。传神细致的技法,使得人物真实妙趣,作品更为生动耐看。这是对现实中因材料短缺作出了利用和改进。形式的探索、刀法的讲究,无疑是提高木雕艺术创作不可怱视的。基于厚实的生活,了解雕刻对象的形象特征,揣摩人物、风土人情,他才能潜心创作,作品才能沁人心脾,亲切感入,优雅自然,朴实明朗。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是对冯文土大师另一件作品海南黄花梨《碧海琼峰》的真实写照。无情之声、无情之画累然是索然无味的,有如强扭的瓜不甜,纸扎之花无味那样哪能谈得上芳香。《碧海琼峰》从自然造形、修饰点缀、再精雕细刻,整个过程都充满着激情,包含着健康、乐观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师的內在情感物化时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自由奔泻,自由自在痛快淋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高兴配什么人物就配什么人物,没有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挑担的书童,骑驴的先生,奔跑的小狗,无拘无束,意识与行为都是那么天真浪漫,那么可亲可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同有着丰富想象力,又有山川秀景、前程如画那样来掌握自然形状和雕刻的透视原理,就像在无知的条件下出现的艺术趣味,做些有知的刻画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寓理于情,情趣盎然。
师傅曾告诉我,艺术贵在人品,传承重在实践;创作设计者要具备潜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正是在这一科学严谨的治学治艺理念下,冯文土大师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着艺术创作的源泉,沉淀和丰富自己宝贵的艺术财富,一件件传世之作便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般地诞生了。他坚持每年至少一件精品大作出世,带动着整个木雕行业,推动着木雕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代人。
简介
冯文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承担过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党校、钓鱼台国宾馆等装饰设计项目。在对东阳木雕传统技法研究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独创出“半圆雕”、“自形木雕”、“树皮胞雕”、“根石雕”等多种适应时代风格的技法和形式。(原载于《中式生活》杂志2011年第四期,作者:黄志勤)
[ 网站编辑:李世兰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