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民间大师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杨氏父子“重操旧业”振兴家族

2013/9/17 16:58: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佚名

来到杨文通老人的住处,不大的两居室内,几乎满眼都是弓和盛满油漆、猪皮鳔的盆碗。老人气色红润,头发和眉毛都已银白,提起眼下的“聚元号”和它的过去,目光淡定温和。

在清朝,弓箭铺是皇家御用兵工厂,弓匠地位不高但待遇十分丰厚,渐渐出现了八旗子弟一样的公子哥。“聚元号”的第七代传人即是如此,最后此人因吸食毒品而不得不变卖祖产。杨文通的父亲杨瑞林是一位痴迷民间弓箭制作的手艺人,得知消息后四处凑齐了银两,将“聚元号”买到了自家门下,成为它的第八代传人。

杨文通承袭父业,做了“聚元号”第九代传人。受家庭影响,他6岁便随父学艺。虽然那时的学徒期只有3年,但要做好一把弓,需要200多道工艺程序,不摸爬滚打个十几年,手艺是学不精的。

“过去,在今天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有个弓箭大院儿,当年是皇家御地。大院儿分设南、北两个大门,这南大门的第一家就是‘聚元号’。”杨文通回忆道,“鼎盛时,这院儿内有40来家弓箭铺,到解放时仅剩了4家。”

时代更迭,潮起潮落中,杨文通和他的弓箭手艺日益荒离。1962年,杨文通所在的体育用品厂关门,他被调到北京市水利局做木工,一做就是30年。1998年,听说北京八大处举行射箭比赛,不知道比赛只用国际弓的杨文通带着自己做的民族弓就去了,这才被国家体委射箭队总教练徐开才发现。

打那以后,杨文通省吃俭用买来弓箭材料,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捡起了弓箭手艺,还时常鼓励喜爱这一行的儿子承继祖业。

杨福喜高中毕业后插过队、做过临时工,后来进北京化工二厂当工人。在家中,他本来就对父亲的手艺有些兴趣,如今眼见父亲年事已高而一把好手艺后继无人,便萌生了学做民族弓的愿望。为早日把父亲的手艺学到手,杨福喜先是辞掉工作,开了4年出租,再用这期间攒的钱置备了制作材料。从1998年开始,他全身心投入了这一行。

学做民族弓,必须师傅手把手地教,每道环节都是手工劳动,所用的桦树皮、牛筋、牛角等20多种天然材料也都是如今难找难买的。选材全靠艺人用眼看、用手摸。制作过程既要会木工、漆工,还要懂画工、皮具制造甚至针线活儿,样样讲究。别小看一张弓,全部完成得历时3到5个月。尝足了个中滋味的杨福喜说:“学习弓箭制作后,我精神上的变化太大了,生活因此而改变。”

相关阅读:新浪红木频道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姜萌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