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博与黄杨木雕
林立/文
(本网原创文章)
黄杨木被称为“树中之珍”,它的生长期缓慢,直径20厘米需生长500年左右。色泽柔黄,木质坚韧、细密、凝重,质地光泽,纹理宛如象牙和人体肌肤。黄杨木雕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有个浙江乐县的高公博,他的黄杨木雕堪称一绝。

济公百态初露锋芒
高公博创作黄杨木雕已经快有四十个年头了,他从小就对黄杨木雕感兴趣,十多岁就开始进行黄杨木雕的创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黄杨木雕市场十分不景气的时候,许多人纷纷改行离开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埋头钻研艺术,发展了黄杨根雕,独创了黄杨劈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说到创作,高公博说,他更注重收藏创作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品位。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从收藏品开始。
他的黄杨木雕受关注是从他的一套“济公百态”,获得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还应邀到海外一些国家去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和现场技艺表演。这套百件济公黄杨木雕被香港收藏界视为珍品,高价收藏,并且其中有一件被保存在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

加价买木雕
为了收藏木雕,高公博经常游走于全国各地的古玩城淘宝。
“有一次我到上海,偶然从一个古玩店里看到了一件作品,当时我看到这件作品,就惊呆了,因为这件作品,在我从事这么多年的艺术中间,从来没有发现这么好的风格,估计它的时间至少有一百多年了。我问商家,这件作品是不是出售。这个老板很快就认出我是搞木雕艺术的,他对我很相信,他说这件作品是一位老先生拿过来的。我问他这件作品大约多少价格,他马上爽快地告诉我说,他拿过来是五百元。我知道,一般收藏的人,特别是出售藏品的人,不愿意告诉人家的价格,因为他需要做生意。”
“但这位商家对我很相信,他说,我拿过来是五百元,那我就五百元给你。我当时一听很惊喜,觉得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于是我就拿出八百元给他。我觉得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远远不止于八百元。”
只有嫌东西贵,没有人会嫌东西便宜,高公博加价买木雕,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收藏品,也对得起这些喜欢收藏的和从事收藏事业的人。

独创劈雕
高公博说,“所有的树根里都有一个生灵存在!”高公博用自己的苦心摸索和奇思妙想,创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黄杨木雕艺术作品。他的作品注重人物形态变化,尤其是脸部神念。30几年来,他传承了传统的圆雕法(三维立体精雕细刻),更致力于开拓、创新,成功地创造了根雕、劈雕、意雕等三大新型艺术表现手法,使传统的黄杨木雕走出了数百年来的局限。
高公博的劈雕在自然真实的粗糙中,追求木雕艺术的一种魅力,拓展木雕创作的范畴,以自然美的韵律去捕捉作品的形与神,以简练的刀法获取天然的韵味。
黄杨木雕一般采用先立意后找木的方法,人为地去创作和达到作者经过推敲而产生的本来的意愿与目的。而树根雕和劈雕却以发现材料为先,立意创作在后,在奇特复杂的素材中悟出多变的形象,达到“人天同构”,使之优雅脱俗。
其貌不扬的根块经劈后呈现的特殊纹理,从另外一个侧面显示了木块的奥妙所在。劈纹舒展空灵,自然成趣,有着人工难以企及的特点和非凡的活力,正是这种活力的出现,诱发了高公博的创作激情。根据不同劈纹的结构形状,塑造不同个性的题材内容,以形取神,以神来强化劈纹的特殊效果。
四大名著黄杨木雕英雄谱
最近,高公博决定以黄杨木雕再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为此,他从几十万斤黄杨木中选取800年至1000年树龄的上等原材,一改传统黄杨木雕单一、静止定格的雕刻、造型手法,首次以大件整体群雕和动态形式表现四大名著的主要人物和经典故事。目前已创作成功了《西天取经》、《齐天大圣——花果山》、《武松大闹飞云浦》、《智取生辰纲》、《关公黄忠双雄会》、《真假李逵》、《三英战吕布》等7件作品,历时一年。
高公博说,完成黄杨木雕的四大名著工程需耗时5年至10年,若讲经济效益,得不偿失。但是,黄杨木雕和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延续这个痕迹,不在乎值与不值,而更在乎传承的价值。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