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尧/文 高景峰/摄影
(本网原创文章)
某天在古玩城闲逛,发现有人在玩弄一个从未见过的玩意儿,六根长条形木块在手里左右摆弄就变成一个圆球了,很是神奇,店主说这东西叫“鲁班锁”,是古代流行的玩具,类似今天的魔方。
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传说是工匠师傅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后人就称这种玩具为鲁班锁。古书中称它“乃益智之具,若七巧板、九连环然也。其源出于戏术家。”
鲁班锁不使用任何接合剂或铁钉,由六根短木组成,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
我国民间艺人利用鲁班锁结构制出多种工艺品,如绕线板、筷子筒、烛台、健身球等。另外,近代还有用塑料和木材制造的组合球、组合马、魔方锁扣和镜框等。
神奇的鲁班锁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玩具,还在于它把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启迪智慧的功能贯穿于“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之中,使中华文化以娱乐方式,渗透和传播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到世界各地。西班牙雕塑家贝罗卡利用鲁班锁结构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杰出作品,如《米歇尔像》、《小型玛丽来像》、《向毕加索致敬》等。
鲁班锁的制作相当有技巧,只有技艺高超的木匠才能做得出,相传已经失传了,此次又见鲁班锁,甚感欣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尚存在。


(编辑:木可)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