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娟/文 鸿辉/配图
架格就是以四根立柱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几层,用以陈置、存放物品的家具,因其多用来放书籍,故常被称为“书架”或“书格”。有的架格本身无足,用两个小几做腿,把架格架起,这可以说是架格的一种变体。柜格是将柜和格结合的造型,上部为格,用以陈设文玩器物,中间有两或三个抽屉,下部为柜,可以贮存物品。

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四足间加横枨、顺枨承架格板,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格板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最低一层格板之下安牙条及牙头。有的架格只分两层,在两层之间、两层之上或之下加两三具小抽屉,抽屉有的前脸贴壸门式券口,造法与某些联二橱、联三橱的抽屉相似,多放在便于开启处,高度约到人胸际。常见的做法是在每层的后、左、右三面设栏杆似的装置,也有不设栏杆而在后背装板,或后背空敞,而在左右或左右前三面安券口或圈口;有的在后背安装透棂或三面安装透棂。
明式架格一般都高五、六尺,大多四面透空,依其面宽安装通长的格板,每格或完全空敞,或安券口,或安圈口,或安栏杆,或安透棂,其制作有简有繁,既增加了使用功能,又不破坏透空的艺术效果。而清代架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死,格下的抽屉和柜门多刻上繁琐的花纹,有的花纹带有明显的西洋装饰风格,构思独特,工艺精湛。至于用横、竖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有别的格子,则是在清雍正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这种格内屉板高低错落,具有浓厚的清式风格的造型,俗称“博古架”或“百宝格”,专用来陈放文玩古器,放在书房、客厅,更彰显典雅儒风之态。此外,安装玻璃和洋锁也是新的东西。
低矮的架格或称“矬书架”,一般略高于桌案,它可以靠窗台放,靠墙或贴落地罩放,在顶层之上置瓶花、文玩,或利用架上空间悬挂书画。清式矮架格以木制或漆木制的较多,大都有竖格,纤巧繁琐,不复有明式意趣。
最简易的是用柴木制成的架格,素白不施油饰,连牙条、牙头都不安。有一种民间普遍使用存放食物的柴木通风架格,四面安装透棂,或后背装板,两侧及门均用直棂或寸许见方的透棂造成,透棂内可糊纱或任其空透,苏州一带把这种家具叫“饭橱”或“碗橱”,北京另有一个通俗形象的名称叫“气死猫”。也有极为考究的用紫檀制成,其用途当然是为了放置珍贵的图书文玩了。(转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编辑:若希)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