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大都造型简单,口底相若呈筒状,从先前的竹木制,发展到牙雕、玉雕、铜制、瓷制,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长物志》称:“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文人案头清玩美器
黄花梨在明代深得文人的器重,为明式家具制作的美材,产自南洋诸岛,我国海南岛也有产出,数量不多。黄花梨木色橙黄,有的红紫,有淡淡的香味,纹理清晰,木性稳定且不易变形。
为何黄花梨笔筒尤为明代文人所珍爱收藏?明代文人墨客崇尚自然生活观,讲究做人品位,追求生活意趣,他们曾费尽心思寻觅各类美器,以作案头清玩之器。而木中上品黄花梨,最适于文人雅士展示自己的审美心境和雅逸才华。有些文人甚至亲自奏刀制作,以拥有精美绝伦的黄花梨笔筒为荣,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笔筒的制作与发展。
素洁笔筒 明式风范
作为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的笔筒,器形繁多,有直筒、束腰、竹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和椿形等,高低不一,大小不等。花梨笔筒多为圆筒,口以下渐收,呈上(口)大下(足)小状,底部镶脐居多。
黄花梨生长缓慢,虽经百年仍粗不盈握。常见花梨笔筒,口径一般在15厘米左右,口径超过15 厘米的笔筒需要生长数百年的花梨树木芯材才能做成,而业内人士认为,口径19 厘米以下的叫笔筒,20 厘米以上的称笔海。
黄花梨旧笔筒,沧桑的岁月感,徐徐舒张的文人气,让人着迷。海口藏家张建满先生,痴迷沉香,早年更爱收藏黄花梨旧笔筒,为了从全国各地搜罗,不惜为它一掷千金。张建满有一件口径21 厘米、高约20 厘米的笔海,曾经走进央视鉴宝栏目,以手抚之温润如玉,器面闪烁幽幽光泽,更似笔筒中的“伟丈夫”。央视鉴宝专家蔡国声评价,“这是一件晚明的物件,21 厘米的直径,非数百年树材不能做成,此器包浆厚重,实属难得。”
他手中的几件明式花梨素笔筒,表面虽光素天然,由于沉淀了历史的痕迹,包浆润泽厚重。其花纹好似工笔画毫发必现,有的黑褐色直线非常明晰。放大镜下看鬼脸,好似狸斑美丽动人。
浅雕画意 谐趣天成
花梨乃木中珍品,木质坚重,纹理细密,简洁素雅的明代浅浮雕风格最能展示它的特征和色泽纹理。一件扬州八怪之一罗骋自用的浅雕花梨笔筒精美绝伦,笔筒的主题图案几枝幽兰若生于空谷,观之仿佛香气远溢,古趣盎然。左方竖题:春风不教吹凡卉,先放西天称意花。题款为:三月花之僧罗骋,字风潇洒飘逸。
罗骋,清代画家。其画能兼擅众长,自辟蹊径,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也是“扬州八怪”中技艺最为全面,功力深厚、影响深远的一位国画大师。罗骋绘画艺术的定位是“画无不工”。比照罗骋的画作,这件笔筒中的兰花与罗骋画作中的兰花风格一致,这件文房自用的器物,是罗骋自己奏刀而作,清雅之极,尤显珍贵。
百宝镶嵌 生动传神
黄花梨旧笔筒中,有一品种并非以雕刻为主,而是精工镶嵌玉石、玛瑙、砗磲、珊瑚和青金石等,人物花鸟都可构成图画,称之百宝嵌,这是一种用材珍贵而丰富、技法繁难而特殊的镶嵌工艺。
以清代黄花梨百宝嵌齐眉笔筒为例,笔筒上描绘的是一对绶带鸟双栖于梅花与翠竹之间的画面,运用谐音手法,以“双”寓“齐”,以“梅”谐“眉”,以“竹”谐“祝”,以“绶”谐“寿”,寓意“齐眉祝寿”,主要表示向人敬祝寿诞的含义,是明、清两代流行的纹饰题材。“齐眉祝寿”源自汉时学者梁鸿妻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后汉书·逸民传》载:东汉学者梁鸿以贫寒而不失志节闻名乡里。先与其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为避仕又偕孟光去南方隐居,寄人篱下,靠替人舂谷为生。每当梁鸿舂谷回来,孟光便将已经做好的饭菜放进食案( 一种有脚的托盘),并恭敬地举至眉前,呈给丈夫,是谓“举案齐眉”。佳话传开,此后“举案齐眉”便成为夫妻恩爱相敬、白头偕老的代名词。
笔筒收藏 贵在文化
黄花梨材质虽美,但其最珍贵的价值还是在于它的文化气息,选择花梨收藏品,第一要看其艺术性;其次看它的出生年代,是不是老东西,有历史沧桑感为佳;第三才是材质之美,抛开文化内涵谈花梨收藏,就像抛开了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抛开明式家具简约大气的风范来谈木料的材质一般,毫无意义。纵观明、清文玩用具中的旧笔筒,有些纵并非名家所雕制,只是无名氏所作,只要有其独特风格及雕艺精绝者,配合上等珍贵木材的老物件,均富藏玩价值。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