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清式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可以这么说从北魏到明清,须弥座的形式历经千年,但没有太多变化。它主要的细部变化都体现在束腰上,一是高度的变化,二是在线条上突出曲线或收缩直线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须弥座的功能和意义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它由开始的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迭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高束腰家具上的“托腮”。它处的位置,正和须弥座束腰之下的迭涩相同。“托腮”与“迭涩”字音相近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具名词“托腮”就是须弥座名词“迭涩”,只是音读转变之后,导致写法不同。《法式》一书既然能把“迭涩”又写成“挞涩”,那么数百都能中们再来年间匠师口传笔记,将“挞涩”写成“托腮”,自然毫不足奇。不过假如我们没有理会到它们之间有联系,而一味从“腮”求其义,便不免费解了。由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建筑的须弥座和家具的束腰之间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