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的省图书馆的仓库里,放着一个楠木的屏风,该屏风高3.5米,共由12扇组成,每扇宽60厘米。屏风正面的上顶部分,镶嵌着花鸟湘绣,图案有牡丹、孔雀、喜鹊。屏风的背面有大红丝绸底子,还有用金水写就的无数个不同样式的篆体寿字。在屏风的腰部,有花鸟浮雕图案,内容反映的都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每扇屏风的顶部是透雕。安放屏风的是两个有狮头雕刻的屏风立柱,柱身采用镂刻手法,所刻图案与屏风主题相配,有松树、鹤、鹿,取“松鹤延年”之意。
一个世纪以前,这个屏风出现在西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眼前时,阅宝无数的老佛爷凤颜大悦;因为进贡机缘,使屏风的主人关中巨贾――泾阳县安吴镇的安吴寡妇成了慈禧太后的义女。慈禧返回北京后,楠木屏风留在了清朝地方官员专为其修建的亮宝楼内。
民国年间,屏风仍一直存放于亮宝楼。亮宝楼当时隶属西安中山图书馆(即今日的西安市省图书馆)。解放后,随着文物和图书的分家,亮宝楼中的文物归到了陕西的各个博物馆,而屏风却被放进了图书馆的仓库。一直到1972年,为了迎接美国外宾,这套屏风才在图书馆展览了10多天,旋即又被放入仓库。到了1989年,值省图书馆80周年馆庆,屏风又有了一次“重见天日”的机会,但只展览一个月,随后再次放进库房里。当时展览,已经发现屏风局部花鸟、寿字开始有点发霉甚至腐烂的趋势。当时,有人愿意出50万元来购买这套屏风,但是未果,因为按照国家规定,文物是禁止买卖的。
如今,屏风的顶部已经有了一些碰坏,立柱的柱身也裂开了大约1.5厘米宽的缝隙。本来新的西安市省图书馆可以给它提供一个好的“栖身之所”,但是因为标准楼层的高度不足3.5米,屏风没有办法立起来,所以被迫“肢解”,两个立柱随大批图书一起搬到新馆,而屏风仍然留在仓库,其命运到底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件国家级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展览,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
(据:西安日报 编辑: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