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每年夏秋之际,有近二十条西洋贸易大船到港,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瑞典等国家。这些大船前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虽然船上带来的基本上是白银,一般是三至五吨重的西班牙银币,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产,比如呢绒、钟表等,其中有一样比较特别的物产,就是玻璃。
玻璃用起来之后,自然是有人眼馋。但是行商们一是没有功名的白丁,二是来自福建当地的土佬。雍正初年,官府和广州的士绅,基本上是看不起他们的。用现代的话说,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译和买办,都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虽然在雍正初年即有进口,但是使用却十分有限。
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任命遭到罢免的原广西巡抚,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粤海关监督一职。祖秉圭上任后,一是要专心为内务府搜罗奇珍异宝,二是因为要办好差使,加上贪心大,所以和这些富裕的福建人打得十分火热,特别是和当时最大的洋货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这样一来,行商那里有什么好东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来二去,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进贡的好东西了。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这等大块玻璃,自欧洲万里迢迢来到广州,再由陆路小心运到京城,成了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龙心大悦,不在话下。雍正年间,皇宫之中开始使用这种进口的洋玻璃,如此说来,这祖秉圭算是相当有功劳的。
(北京故宫藏清代紫檀嵌玻璃大画屏)
但是万里迢迢,专人护送大块平板玻璃到北京,毕竟是劳师动众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一些皇亲国戚向来对之十分照顾,现在有了海关监督这样的美差,自然十分想着回报些特别的好玩意。这样一来,进口的平板玻璃,终于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城富贵之家的玩物,这便出现了玻璃屏风。
所谓玻璃屏风,就是雇用精细的广东木匠,用上等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等,制作一个木头架子,精雕细琢,然后把进口的玻璃片镶嵌起来。然后再请高明的画匠,在玻璃上面画上山水人物。这样的一幅屏风送到北京,那些王公贵族无不喜爱。如雍正九年四月,给皇上送去玻璃屏风两架,计二十四扇,皇上很是喜欢,特意下旨,交内务府总管海望收藏。一时之间,玻璃屏风成了王公贵族家中最显赫的摆设。
这种把进口的西洋玻璃,改成珍玩的办法,倒也十分别出心裁。日后广州出了不少著名的木匠,甚至有进宫中造办处,成为一代名匠之人。清代,广州的玻璃画蔚为大观,特别是仿照西洋笔法,在玻璃上描画人物肖像,更是成就不斐。如乾隆年间广州的著名行商——三品顶戴的潘振成,他在乾隆中叶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大班的玻璃肖像画,画工十分精良,人物栩栩如生,至今仍挂在瑞典哥德堡的历史博物馆里。木器制作和玻璃画的成就,和玻璃屏风的大量制作,应该也有相当关系。
(精美的玻璃画)
却说祖秉圭,因为将玻璃屏风大量送给北京的皇亲国戚,自己倒是落下了巨大的亏空。雍正十年秋天,祖秉圭被革职锁拿,追查出来的贪贿总数有十五万两之巨,但是抄家追索,祖秉圭却只能归还两万二千两银子。许多银子,都变成了玻璃和玻璃屏风,送到了北京。(转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网站编辑:曹喜蛙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